皮肤型炭疽 好发于面部、颈部、手及前臂,多见于农民、饲养员、屠夫、制革、制刷工人等同动物及动物制品接触者。最初在局部出现红斑、丘疹,以后形成血性结节并于中心坏死,变黑如炭,称之为炭疽痈。此时病人体温骤升。当水肿扩散传播时,病菌进入血流,发展为败血症。皮肤型炭疽以局部无疼痛和病死率低(10%~15%)为特征。
肺炭疽 经呼吸道感染,常形成肺炎。病人痛苦地咳嗽,咯出血痰,表现出大叶性肺炎的一些症状。患者常于发病后2~3天死亡。只有人才会得肺型炭疽。
肠型炭疽多 因食用未熟透的病畜肉而感染。小肠形成出血灶,出现腹胀、腹痛、腹泻、血便等一系列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患者可在2~4天死亡。
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 上述三型炭疽都可以发展成为败血症或脑膜炎,此期病人常常很快死亡。
在家畜中,惟独猪不得炭疽性败血症,只表现咽炎、咽峡炎、喉部水肿等症状,因此,猪炭疽常不易被发现。这也是猪炭疽远比其他动物发现得晚的原因(猪炭疽的发现还不到85年)。
炭疽的潜伏期为1~3天。病程也较短,起病迅猛,有的动物或人发病后1~2天或数小时即可死亡。1952年,辽阳县一位23岁的女教师,发病后1.5小时即死亡。这种急速死亡的病例称之为闪电型或电击型炭疽。所以本病有“超急性传染病”之称。
依据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源的侵入门户的不同,炭疽有以下几种传染方式:
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染 常在宰杀牲畜、剥取畜皮、分割肉类时感染。销售、分割畜肉也可使屠夫、厨工、主妇感染皮肤型炭疽。
经口传染 多因食用污染了的水、乳汁或加热不充分的病畜肉类而感染肠型炭疽。
经呼吸道感染 吸入带有炭疽杆菌芽孢的尘埃、毛纤维等,会发生肺型炭疽。
通过虫媒传染 这一传染方式多见于动物间,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虻、螫蝇)在吸血时将病原菌传入机体而发生皮肤型炭疽。
皮肤炭疽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溃疡变黑,局部不痛而有高烧等,故易于诊断。其他型别的炭疽极易同菌痢、肺炎、脑膜炎等相混淆。但是,如果能了解兽疫疫情和病人的接触史或职业等情况,然后结合细菌学检验,常可迅速确诊。炭疽杆菌具有许多特点,细菌学诊断并不困难。
炭疽杆菌的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经100℃1.5小时、160℃1小时才可杀死;在5%石炭酸溶液中可生存40天,在20%漂白粉中需48小时才能杀死。病人务必住院做抗菌治疗。接触者应隔离8天,进行医学观察。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