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疾病

放射性疾病可以分为哪几种请况

字号+ 作者:小编 来源:职业病网采编

2016-03-06 18:58 我要评论( )

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活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为了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要多关注健康。但是随着发展的还有的就是污染,由于污染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放射性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人体在受到电离辐射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障碍,出血和感

  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活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为了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要多关注健康。但是随着发展的还有的就是污染,由于污染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放射性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人体在受到电离辐射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障碍,出血和感染。影响病程的因素很多,外因有:射线的性质和种类、剂量和剂量率、照射次数、时间和方式、受照的部位和面积以及防护情况等。内因有:机体的敏感性和组织含氧量、健康情况、有无其他疾病和应用药物情况、劳动和营养状况等。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生物半衰期等因素均可影响放射病的病程。

  一次接受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可致急性放射病,长期受到超剂量限值照射则可导致慢性放射病。放射线从体外照射人体可引起外照射放射病,如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可引起内照射放射病(如和β粒子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指人体全身或多器官多组织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日)分次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急性放射病与受照剂量有密切关系,受照剂量越大则放射病越严重。

  大多数的急性放射病见于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平时,可见于放射事故的受照者,如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也见于放射源丢失、核设施机械失灵,或因医疗照射失误等造成的放射事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可根据受照剂量大小和临床特点,由轻到重分为骨髓型(亦称造血综合征)、肠型(胃肠综合征)和脑型(神经综合征)等三种类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量重要,可治疗,也最常见;其临床表现比较典型,有轻、中、重和极重 4度,并有明显的临床分期:初期、假愈期、极期、恢复期。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和剂量范围见下表[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和剂量范围]。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要依据受照史、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生物学指标,如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等,综合考虑,但临床表现是主要的:如果初期恶心、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并伴有腹泻;假愈期出现早且短;极期来临早且严重;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快且低,都表明病情严重。反之,则现情较轻。治疗原则为:首先要脱离照射现场或放射源。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分型分期,采取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如防治感染和出血,应用抗生素、输血及血细胞混悬液,以及造血干细胞(包括胎肝和骨髓)移植。预后随病情分型分度而不同,骨髓型轻度的预后好,中度的经合理治疗后预后也较好,重度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有半数治愈,极重度者预后不佳。肠型和脑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一般在几小时至1~2天内,或几天、十几天内死亡。关于骨髓移植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论。一般认为只有小部分受到全身大剂量照射(在8gy以上),可导致骨髓衰竭的病人,并且不伴有其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大面积烧伤等)者,才适合骨髓移植治疗。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

  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反复间断地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全身外照射,达到一定的累积剂量,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可发生在健康状况较差,修复能力较弱,不遵守防护和操作规程的各类放射工作人员,如应用 x射线或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x射线或γ射线工业探伤、中子测井、核反应堆或加速器等的工作人员。

  慢性照射的生物效应与急性照射不同。一般地说,对慢性照射可耐受较大剂量,因为每次照射的剂量小,损伤轻,机体有修复能力,形成一个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连锁过程,只有当积累剂量达到一定高度时,才产生临床效应。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慢、病程长、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度。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晕、疲倦、无力、失眠或嗜睡、多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一般体格检查基本正常、有些病人血压可能在正常低值、束臂试验阳性(可能由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基础代谢和甲状腺吸(i功能偏低等。工龄较长的放射科医务人员中,可见到手部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皲裂现象,也可能有指甲纵嵴易脆裂、 指纹变浅改变。比较肯定的客观指标就是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较长时间持续在4.0×10g/l以下;有些病人伴有血小板数减少,较少病人伴有血红蛋白降低,个别严重者可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除数量减少外,有时可能伴有质的变化,如核固缩、核溶解、空泡和中毒性颗粒等的出现。骨髓检查可见增生活跃或低下。也可能有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增高。某些女病人可有月经不调,男病人精子减少或功能、形态不正常,甚至不育。并可伴有一项或多项不同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异常,如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异常。度慢性放射病的症状轻而不稳定,病变属功能性,是可逆的;度慢性放射病的症状增多且加重,从功能性不稳定的变化逐渐发展为器质性的稳定的病变,并累及更多的器官和系统;度的病情更加严重,病变为不可逆,全身状况急剧恶化,并发感染、出血、多系统功能衰竭。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无特异性诊断指标,所以诊断比较困难。要根据四项原则综合判断,即:首先要有明确的接触放射的职业史,包括所受的照射剂量、工作量和工种、防护情况及同工作者的健康情况等;第二,临床表现,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所见;第三,实验室检查结果,除外周血和骨髓检查以外,还包括其他各器官系统的检查结果,并参考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最后还要除外其他的慢性疾病。

  凡诊断为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者,无论病情轻重,均应脱离放射线,接受治疗。进行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加强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度慢性放射病的预后良好,经过对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健康,并可恢复放射性工作。度慢性放射病经积极治疗后,多数病人可恢复或减轻,少数病人可能残留一些症状,或白细胞较长时间持续在正常水平以下。根据体力恢复情况,可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度的经积极合理治疗后,可能获得一些的近期疗效,可转入疗养院继续治疗和休养,不应再接触放射线。

  慢性放射病主要由职业性照射引起,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为:进行放射工作的建筑物和设备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应制订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条例;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训练,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防护制度;应建立保健制度,按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进行就业前和就业后定期体格检查,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并有营养津贴和休假;应建立保健手册,设置保健人员和监督机构,确保各项预防措施的执行;放射工作者在执行事先计划的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之前,应服用预防药物并作好必要的防护准备。

  内照射放射病

  放射性肠炎

  过量的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使全身受到照射,其有效累积剂量当量大于1sv,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原因是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应用放射性核素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注意安全防护规定或发生意外事故等,或者由于原子弹爆炸的放射性沉降物的污染。放射性核素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或皮肤粘膜,或由于诊治或科研需要由注射而引入体内。

  内照射的特点为:①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具有选择性的分布、 吸收、代谢、 排泄和生物半减期等复杂问题;②在体内的主要危害取决于 和β粒子在组织内的电离密度;③有持续性,只要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尚未排除,就成为一种持续的放射源对机体照射,直到全部被排除或衰变尽为止;④原发反应和继发效应同时存在并发交错地发展。因此,内照射放射病比外照射放射病更为复杂和难以诊断。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进入体内后,可引起全身的或 /和局部紧要器官损害的双重表现。进入体内后呈均匀性分布的放射性核素如氚、钠等,可引起全身性的放射性污染,其临床表现似外照射放射病,如神经衰弱综合征和造血系统障碍等。有的放射性核素有选择性分布,对某些器官有亲和力,则引起该紧要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如放射性碘参与机体的代谢,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节形成等,甚至诱发癌症。放射性镭、锶等为亲骨性核素,可沉积在骨骼而引起骨痛、骨质疏松,病理骨折、骨坏死甚至诱发骨肉瘤等,如使用荧光粉表盘涂料描绘仪表的工人,在20~30年或更长时间后可发生骨肉瘤。稀土元素和以胶体形式进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可引起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脾、骨髓等的损害,如 x射线诊断用的胶质二氧化钍造影剂,可损害肝脏,甚至引起肝癌。铀主要沉积在肾脏,损伤肾脏,铀矿工人长期吸入氡及其子体,可发生肺癌。以上表现大多为晚期效应,大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而引起急性损伤的例子极少。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困难。要根据较大剂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或体表有放射性粘染的历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和某些紧要器官的功能异常,进行综合分析。为确证体内存在放射性核素及其剂量,须进行体内放射剂量测定,包括:现场放射性污染的测定;受照人员呼出气中放射性的测定(如氡、钍),血、尿、粪中放射性含量的放射化学分析;毛发、汗液、唾液、痰、鼻涕以及鼻咽擦拭样品等的放射性含量测定等。从体外可通过伤口探测器、器官扫描仪和全身计数器等测量方法,获得体内放射性的性质和含量。确诊为内照射放射病者极其稀少,所见到的大多为内污染。

  内照射放射病的治疗,一方面要治疗全身情况,这基本同外照射放射病,另一方面要去除体内的放射性污染,尽快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加速其排出。放射性核素的排出有快、慢两个时相,进入体内的最初几天,尚未同组织结合时,大部分排出很快,同组织结合或沉积在组织内后,则很难被排出,所以,应抓紧在最初几天内加速排出。除加速排出外,还要对症治疗某些紧要器官的病变。

   一旦患病我们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还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来给疾病一个自我治疗的时间和过程。这个时候,就要记得,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也要避免着急。每天,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