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22日开幕 黄华华作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作者:小编 来源:职业病网采编

2016-02-27 20:55 我要评论( )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昨日(1月22日)上午9时,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大会由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欧广源主持。省长黄华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欧广源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昨日(1月22日)上午9时,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大会由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欧广源主持。省长黄华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欧广源、钟阳胜、谢强华、王宁生、邓维龙、陈用志、陈小川、崔健。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政协主席黄龙云,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朱明国、朱小丹、肖志恒、辛荣国、王荣、李玉妹、林雄、梁伟发、周镇宏、徐少华、张广宁、雷于蓝、宋海、佟星、林木声、刘昆、招玉芳、李容根、梁国聚、汤炳权、王珣章、周天鸿、姚志彬、温兰子、温思美、徐尚武;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郑鄂、郑红;全国人大有关专委会负责同志高祀仁、卢钟鹤、黄丽满;广州、深圳市负责同志万庆良、许勤、张桂芳、刘玉浦、林元和、白天;驻粤部队和省武警总队有关领导同志杨英凯、侯月喜、李长江、张永刚、周长江、张建洪、冯晓林、何宏成;老同志寇庆延、朱森林、卢瑞华、李灏、张帼英、钟启权、朱振中、黄达人等,以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出席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大会。

黄华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黄华华说,“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洪涝、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2010年和“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0年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4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是2005年22557亿元的2倍,先后超过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达46990元,折合近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行列,在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关于“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黄华华在报告中说“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黄华华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6%;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

黄华华代表省人民政府承诺,今年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向全省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二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六是扎实做好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工作。七是加快城乡防灾减灾和环境工程建设。八是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九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十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