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政在规划科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上半年刚刚过去,我们即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任务是,简要回顾上半年规划科技工作;按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座谈分析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共同探讨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应对措施;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统一思想认识,指导工作实践,进一步加强规划科技工作,推进安全发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会前,向大家印发了七个方面的座谈内容。希望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工作讲透、问题找准,积极建言献策,齐心协力推动安全生产规划科技工作不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座谈时参考。
一、上半年安全生产规划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规划科技战线的同志,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规划科技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立足岗位,把握全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规划科技工作,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贡献。总体来看,年初总局确定的各项工作上半年得到了顺利推进。
(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安全生产规划衔接工作基本完成。截至6月底,全国32个统计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已有24个单位将安全生产相关指标纳入地方规划纲要,8个单位承诺在地方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时纳入;29个单位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已得到地方政府批准实施,3个单位正在履行政府审批程序。32个统计单位的安全生产相关指标已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统计公告。
(二)"十一五"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工作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发布实施后,总局以国务院安委会和安委会办公室的名义分别印发了《关于下达"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安全生产规划两项综合指标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将《纲要》和《规划》确定的到2010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两个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地区。大部分省(区、市)将上述两个综合指标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级政府、各个行业、部门和企业,完善了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三)安全生产重点工程陆续启动。《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整版)、《全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察业务用车更新补充配置方案》和《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已正式报送国家发改委。目前,正按发改委提出的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办理项目环境影响登记手续;全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察业务用车更新补充项目,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正在进行评审之中。6月召开了2008年中央政府投资建议计划座谈会,提出了总局2008年部门自身建设和专项投资建议计划(初稿)以及2008年安全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建议方案。
(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始实施。近期,科技部正式批准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等四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共设23个课题、1.6亿元研究经费,其中国拨经费9575万元。为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总局成立了安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和专家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组织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启动实施安全生产领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批重点项目的通知》,组织召开了首批重点项目启动专题会,下达了课题任务书,对承担单位在课题启动实施、中期考核、年度报告、验收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保证项目规范实施。
(五)科技成果推广逐步展开。总局同科技部共同组织编写了《"十五"国家安全生产优秀科技成果汇编》,共汇集了"十五"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成果以及一至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和优秀推广项目,便于各行业领域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组织有关单位和重点企业积极参与首届上海安全生产与科技装备展和"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日活动,推介展示了近年来安全科技重点研发项目、安全科技成果、安全科普知识,以及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动了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六)积极推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总局作为国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成立了安全生产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通了科普网站,并在社区和厂矿企业组织开展了以"科技兴安、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科技周活动,对提高全民安全科技素质产生了积极作用。
(七)"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全面展开。今年以来,"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即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总局先后配合招标单位组织完成了项目监理、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安全系统的招标工作。重庆、湖南、上海、陕西等地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经验。目前,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招标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已进入到商务谈判阶段。整个项目建设工作正积极稳妥推进。
(八)中介机构监管规范发展。制度建设持续加强,中介机构监管日趋规范。组织完成了安全评价机构2006年度考核、各省安全评价乙级机构的抽查,以及评价机构的整改验收、检查工作。针对考核、检查中发现的新问题,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安全评价工作监管的若干意见》。织开展了《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资质管理办法》、《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依法加强安全评价机构与安全评价人员的监管,强化评价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经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协商,拟提出在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中设立安全评价师的意见。
《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总局第12号令)于今年1月发布实施,与12号令配套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等部门规章相继发布实施。组织专家对资质已满3年的19家甲级机构,进行了全面技术评审、换证审查和核准工作。
加强了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督检查。组织对自救器、呼吸器、爆破器材、风筒、矿灯等产品进行抽样监督检验。截止6月底,已对2028家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委托监督检验1689批(次),其中共处理违规企业109家,涉及261个规格产品。加强了信息化管理,加快网上申办、网上服务的进程,简化程序,方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总的看,上半年安全生产规划科技工作富有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主要标志是:
------ 事故总量继续下降。上半年,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4.3%和14.6%(调度快报数,下同)。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考核指标的40.8 %,有30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控制在考核进度指标以内。
------ 重特大事故减少。上半年,全国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7%和6.2%; 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和人数分别下降22.2%和17.7%。
------煤矿安全状况继续好转。上半年在全国原煤总产量达到11.04亿吨,同比增长7.8%的情况下,煤矿事故总量、较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和百万吨死亡率四个指标继续保持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5%和14.3%。其中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8.5%和11.8%;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3.3%和49.2%;百万吨死亡率为1.63,同比减少0.4,下降19.9%。
------ 多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人数分别下降18.3%和12.3%;铁路交通事故分别下降46%和52.5%;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事故分别下降20.3%和15.4%;建筑施工事故分别下降22.9%和13.3%;火灾事故分别下降32.3%和17.1%;危化品事故分别下降21.2%和24.3%。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等,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在肯定成绩,看到全国安全生产总体趋稳趋好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从上半年来看,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过大。上半年全国共发生事故262965起,死亡45564人。二是一些行业和领域重特大事故多发。河南平顶山宝丰县王庄煤矿、山西临汾蒲县蒲邓煤矿、辽宁铁岭清河特殊钢厂,相继发生了3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上半年煤矿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起数和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5.4%和19.5%。建筑施工、水上交通和火灾等较大、重大事故增加较多。三是一些行业领域和一些地方安全生产被动状况尚未扭转。上半年烟花爆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1%和6.1%;农业机械事故分别上升16.5%和34.8%。初步统计有11个省份较大以上事故有所上升。四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潜在的多,积累的问题多。加上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企业扩大生产的冲动强烈,非法、违法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安全生产压力很大。
仍然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使规划科技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规划科技工作出现了一些工作机制不适应、工作进度不均衡、矛盾和问题尚未很好解决的情况,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截至目前还有8个省区(海南、河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将安全生产相关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规划纲要。这项工作事关全局,国务院领导几次会议都作了强调,总局年初已作出具体部署。如今事过半年之久,确需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迎头赶上。二是,个别地区在下达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时,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有漏项,未很好地完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激励机制。三是,部分地区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还存在薄弱环节,规划中已经明确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尚未启动,工作进度不明确,政策措施不配套;"金安"一期工程建设面临问题多,进展迟缓;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发展不平衡,多数停留在"成果"上,成果转化虽然需要时间过程,但至少目前应有计划安排、资金配套和措施保证。四是,中介机构监管有待进一步规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个别地区出现的中介机构评价走过场、数据造假等违法现象,表明中介机构监管、规范建设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规划科技工作重点
今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年"和"攻坚年"。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07年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下半年,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举世瞩目。完成目标任务、以稳定的安全形势为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是对包括规划科技战线在内的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系统的一个考验。全年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安全生产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加倍努力。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科技工作必须按即定目标要求,着力加以推进,为全年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发挥应有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有关规划科技工作,在3月底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规划和科技工作会议上已提出了具体要求。下半年,关键是要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排出计划进度,一项项抓好分解,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相关具体工作,规划科技司在会议总结时,结合大家座谈讨论的意见,还要做出部署。借此机会,强调以下几点。
(一)做好规划指标衔接和分解落实工作,加快启动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尚未将安全生产相关指标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单位,要按照与国家规划纲要相一致的要求,下半年全部纳入。否则,五年规划过去两年,拖延迟缓,将减弱规划对安全生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规划科技司要抓好情况调度,加强工作协调,突出问题要向总局党组汇报。在基础上,要抓紧开展与规划相关的三项重点工作。一要抓紧制定规划实施指导意见。围绕本地区《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从指标分解、政策拟定、措施配套、工程项目落实等方面明确责任主体,一项项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规划指标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业绩考核内容,切实发挥安全生产约束性指标应有的推动和激励作用。个别尚未完成本地安全生产"十一五"(专项)规划政府审批程序的省(区),规划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必要时安全监管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及早履行规划审批程序,尽快发布实施。
二要尽快启动实施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抓住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均在编制2008年度政府投资建议计划的机会,将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支持的安全监管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的建设项目,以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信息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提出来、报上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资金、有责任、有考核,保证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要注意做好规划的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调整和考核制度,抓好督促检查,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局和各省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监督考核,定期公布进度,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采取适当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年度指标的实现。
(二)抓好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安全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是做好优秀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如煤矿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技术、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危化品和长途客运车辆行驶卫星监控技术以及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HSE)等。经过重点推广,初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另外,我们将在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优秀推广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技术需求,根据总局各专业司局的推荐和专家评审,确定10项左右重点推广科技成果,拟在今年10月召开的"安全生产优秀科技成果论坛"上,向社会进行交流和展示。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在提供重大决策支持、参与安全生产立法和标准制修订、推进安全生产科技体系建设、为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方面付出了辛勤劳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经过调整充实,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目前各专业组都在开展相应的工作。总局将在已开通的"安全生产专家网络频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专家信息平台的建设,拓宽技术专家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服务的渠道。各省(区、市)也要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专家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安全素质教育。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推动安全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的开展。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积极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组织有关单位和团体积极传播安全科学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生产科技意识,提高应对和防范事故灾害的能力,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三)坚持科技兴安战略,稳步推进"金安"工程建设。组织落实安全生产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公共安全"重点领域中"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优先主题的重要内容,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总局组织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等四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已经科技部批准启动实施。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监察机构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凝练科技项目,积极向地方政府、发改委、科技和财政部门汇报,争取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总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的管理,今后每年10月至12月组织申报、评审,来年3月底前发布计划。请各省局在推荐项目时,严格把关,选择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创新性强的科研项目进行组织申报。
加快"金安"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各单位特别是第一批建设节点到县的10个省市,要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抓紧展开。要加强工作监督和指导,积极配合设备供货、安全系统承建、系统总集成等单位做好具体的建设工作,努力建设成为一流标准化工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凡未落实配套资金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尽早落实;否则,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总局组织制订的《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近期将印发。各地要注重加强与本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信息化小组办公室的沟通,以"金安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四)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加强安全中介机构规范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和规范安全评价工作监管的若干意见》,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管。按照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规范发展原则,研究规范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审批、依法监管的具体措施,强化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管理,加强安全评价行业自律,推动安全评价机构的诚信建设。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技术服务和事故预防中作用,提高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同时严格执行"双五条",依法行政,有效规范安全监管监察行为,检查在本地区是否存在以备案或其他任何理由,限制外省(区、市)甲级评价机构到本地区开展评价活动的现象,防止违法、违纪问题发生。
二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总局12号令),加强检测检验机构监管。贯彻落实总局12号令,规范监管监察人员的行政审批和管理行为,规范检测检验机构及其人员的从业行为。一要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实施资质分级审批、属地管理,做好机构设置统一规划,有效调控和避免盲目发展;坚持专家独立评审,确保公平、公正;严格检测检验资质条件和审批程序;规范行政人员行为,接受社会的监督。二要加强监督评审。按照年初下达的计划,对33个甲级、43个乙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换证和评审,具体工作由相应的资质管理机关负责,实行专家评审。对监督评审确认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要根据规定予以处罚。三要通过新资质证书的启用,严把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关。各地要按照总局之前下发的通知要求,年底前完成资质证书换发工作。 2008年1月1日起,原资质证书作废。在此过程中,要严格审核发证单位资持证条件,促进检测检验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评价质量。
(五)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查,切实维护职工职业安全与健康。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防止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从业人员应享有的最基本的劳动权益保障。近期,一些地方和媒体反映,由于生产、销售、使用劣质安全帽,给建筑一线工人造成了人身伤害,事故隐患严重。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批示。
为切实保障生产一线工人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总局已于6月28日下发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的重点行业是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化工、建筑施工、冶金、制造加工业以及中央管理的企业;重点内容是贯彻落实《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总局12号令)的情况,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纳入重点工作,依法查处企业违反规定,不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督促企业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厉查处贪图便宜购买、使用不合格劳动防护用品的恶劣行为。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是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要从维护一线工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针对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监管漏洞,迅速组织落实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严厉打击、严肃查处各个环节上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偷工减料或使用劣质材料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依法从重处罚,其中:已取得安全标志和生产许可证的,要提请发证机构吊销相关证书;已售出的劣质产品,责令必须追回,对造成事故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与质监、工商、建设、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的劣质劳动防护用品及时得到查处,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各地在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将工作进展情况、查处大案要案及重要的联合执法行动等信息及时报告。
三、立足自身,切实加强规划科技队伍建设
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各省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业务部门负责同志。长期以来大家在加强工作协调、抓好安全规划、严格中介机构监管、组织科研攻关和技术成果推广、推进科技兴安战略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对大家做出的成绩,总局党组是肯定的。面对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规划科技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务必继续保持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从安全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分析安全规划科技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抓住薄弱环节,强化措施,坚持不懈,扎实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自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深刻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讲话提出的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项建设"全面发展,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四个"坚定不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映了执政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思想路线和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指导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我们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系统的同志来讲,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所必须采取的政策措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要把握的主攻方向,按照"四个坚定不移"的要求,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规划、科技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项综合性、源头性工作,担负着为安全生产、安全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的重要任务。规划科技战线的全体同志要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上来,统一到安全生产全局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发展上来,强化忧患、实干、执行、自律"四个意识",养成勤勉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廉洁奉献"四种作风",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密切联系规划科技工作实际,切实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推进安全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日,中纪委印发了《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依法加大对涉及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提出并重申了十条纪律要求,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八项严格的禁止性规定,目标直指隐蔽性腐败。规划科技肩负着投资规划、科技管理、重点工程建设和中介机构监管等重要而敏感的职责,业务涉及行政执法和行政许可等事项,倍受社会舆论关注。规划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要认真吸取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和山西煤监局原技术装备处处长刁珉等违法案件的深刻教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时刻警钟长鸣、严以律己,严格执行"九条纪律"和"双五条"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规划科技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严格行政许可等事项程序,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规范运作,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做到公开、公正、高效。加强和改进规划科技队伍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努力把安全生产规划科技队伍建设成为一个行为规范、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团队。
同志们,规划是安全发展的前导,科技是安全生产的支撑。实现全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下半年是关键。希望大家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拓进取,勤奋扎实工作,为安全生产"攻坚年"、"落实年"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以良好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