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道教养生学家丘处机撰《摄生消息论》告诫人们,按照四季节气变化,调适自身起居衣食,寻求人的安然生息。这同样是使人设法适应自然环境的做法。遗憾的是,至今仍然还有不少人难于适应。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两院院士宋健曾指出,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必须摒弃那种对自然界只讲索取和征服、不讲建设和保护的陈旧思想,树立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让人民能享受适宜的生活,保持健康体魄的新观念。2007年2月,宋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 全球生态管理大会 上发言时指出,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支持加强政府间对环境问题的协调。会议论述了 人类目前面临的共同生存环境问题和为应对地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2007年6月6日至8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上,就全球气候变暖等议题发表联合声明,还指出 排放全球大部分温室气体的经济大国应在2008年底前,就各自为全球协议做出的具体贡献取得共识 。意在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做人准则,还是处世哲学。央视二套 今晚 栏目主持人高博,曾经在主持的一个节目中,问嘉宾、登山专家张波: 攀登珠峰之后,下一个要征服的目标是什么? 张波说: 还没有定。不过人类不是要征服大自然,而是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显然比 征服 要现实些,唯有 和谐 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相依并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一。创建与共享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最基本点之一。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我国自古以来,就讲求 和为贵 ,其中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易传》提出了 太和 的观念,《礼记 礼运》讲的 大同 思想,实质上都是在倡导 和谐 。老庄哲学明确主张 天人合一 ,也就是充分尊重自然,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协调发展。晋代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法国作家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描绘的 穴居人 生活,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里所说的 黄金国 ,也许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吧。大则说,人类生存于自然,小处讲,个人生活的环境。人欲求生存,唯有与自然和谐,与环境适应,才能维护人类自身的健康长寿。
自然虽有其规律,使生态环境能自行运作,观景近乎样样美丽;但也有诸多弊害,如飓风、台风、龙卷风、洪水、海啸、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冰寒、酷热、跳蚤、寄生虫、白蚁、毒蚊、毒蛇、毒蝎、癌症、梅毒、肺结核、疟疾、鼠疫以及非典、禽流感等。因此,维护自然景观的真实意义,在于构建人造生态系统,也就是 保护供给人类生命的系统 。为此,必须保护特定野生区域的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力求人们生存的环境能转化成人造的生态系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人类乃至生物界生存演化的基本规则,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后形成的生存演化的观念。自1831年起,达尔文在长达五年的环球探险旅行中,观察到一些弱的物种在自然界中消失,而强的物种则会生存下来。
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环境相适应的历史。中世纪的人,对细菌一无所知,航海远行的水手,常因喝了不洁净的水,导致全体船员死于伤寒病。显然是由于无法适应自然环境而丧生的。1870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了细菌学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掌握并适应了这个多菌的世界,进而懂得了灭菌方法。于是,得以预防疾病,健康生活。后非典时期留给人们的悬念之一,就是人与病毒的较量。而今,人在天地间生存繁衍了若干个世纪,依然没有悟到生存演化的基本规则,甚至还反其道行之,导致自我毁灭。疾病和灾难,就是人没有适应自然的反映,也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结果。人的命运,时好时坏,时福时祸,总是围绕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规律演变。
适应 ,是指机体的可塑性,即是训练、练习或习惯等。如今,当人们意识到适应与人生的依赖关系,会很自然地预期利用 适应 效应来防治疾病。俄罗斯已建立理论与临床适应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心脏研究所正在研究核酸与蛋白质合成所构成的适应物质及其交叉防护效应,以提高机体自身的适应能力。俄罗斯奥伦堡医学院沃廉尼克医生主持 缺氧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取得较好疗效。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医学机构已对许多遗传病症、心理异常疾病、过敏性反应病,还有肌肉无力、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各种职业病、外伤康复等,施以适应治疗取得成效,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病理检查的各项功能数据也逐渐恢复正常。
人一日不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就难以平安度日。人在一天里会有许多不适之处,如饥饿、寒冷、闷热、疲劳、紧张、兴奋、失眠、缺氧以及因环境污染、生态改变而带来的种种异常感觉。这就需要通过饮食、穿衣、休息、睡眠、营养、运动、服药乃至改善环境,以求适应。生活规律被打乱,人体内的生物钟就会受到干扰,各部器官功能就会受到遏制,血液循环、机体代谢、免疫功能等都会表现出失常,进而形成病态。若是长时间违背生活规律,势必会使健康受损,疾患缠绵。人的每一天生活都有规律可循,且要持之以恒。饮食有节,劳逸有度,作息有序,顺应自然,善于应变,生命则自然处于最佳状态。
人体活动受自然法则制约。基于顺应了斗转星移的自然界运行规律,于是,人类才逐渐探索、了解、熟悉并适应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习性。古籍《内经 生气通天论》记述: 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降,日西气已虚,气门乃闭。 这是符合现代人体生物钟节律的。人体的重要生理指标、生化参数、代谢水平以及精神状态等,都是随着日夜推移而变化的。人体为了适应一天24小时的变化,而自行调适体内的生理功能,并循着周期运行时间节律和谐运动,于是产生良性效应,有益于身心保健。
印度人自古就有练瑜珈功者,他们的特点是, 屏息 以适应缺氧状态力求健身。今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 瑜珈功 成为世界性的健美、健身、养生术。然而,人的机体适应特性存在着许多差异,会导致适应能力和机体耐受能力出现强弱不等。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有一被困于树杈上七天的妇女,后经解救生还,表明这一女性有着极强的生命适应能力。
元道教养生学家丘处机撰《摄生消息论》告诫人们,按照四季节气变化,调适自身起居衣食,寻求人的安然生息。这同样是使人设法适应自然环境的做法。遗憾的是,至今仍然还有不少人难于适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把握人与自然 和谐 的契机,就可以维护心理平衡,也就掌握了健康的主动权。一旦人与自然失去和谐,人的心理随之失衡,疾病不期而至。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会最近发现,和谐有益于培养人的 抗紧张型人格 ,减少在逆境中的紧张度,消除内心的紧张状态,避免紧张情绪的出现。人唯有这样的生活境界,才能使饮食营养获得平衡,休息睡眠安然充足,待人处事慷慨大方,夫妻生活美满幸福,拥有理想精神信仰,于是,健康处于长控之中。
关键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