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关于苹果公司在华供应商百名工人因接触正己烷致健康遭受影响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记者昨天从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获悉,我市部分作业场所也存在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隐患。根据2010年我市正己烷危害哨点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存在或产生正己烷危害的企业有1378家,正己烷职业接触人员22286人。自1996年确诊第1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以来,至今已超过300例中毒个案,成为了我市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
昨天,市职业病防治院也发出了预警,提醒存在或产生正己烷危害的行业以及正己烷职业接触人员,应慎防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
1
慢性正己烷中毒起病隐匿强调早诊早治
市职业病防治院何家禧教授告诉记者,正己烷俗称白电油,属饱和脂肪烃类,由于正己烷几乎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常作为溶剂在石油加工业的催化重整、食品制造业的粗油浸出、塑料制造业的丙烯溶剂回收、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的溶剂萃取、印刷与五金电子行业中除污清洁、皮革鞋业中黏合等工序中广泛应用。
正己烷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吸收进入人体。在生产中,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头晕、麻醉等表现,而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引发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特点为起病隐匿并逐步进展,早期表现为手足发麻、刺痛、蚁走感,手足部痛觉与触觉减退,典型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等,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四肢无力、上楼费力、行走困难、甚至不能站立。双上肢出现肌无力时,双手不能握拳,做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者无法站立,平卧时翻身困难,四肢肌肉萎缩,足下垂,跟腱反射消失。周围神经病所致瘫痪的特点是,四肢左右对称,下肢较上肢为重、远端重于近端。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1957年,意大利率先报道了制鞋行业中发生了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病例;1968年,日本学者报道塑料凉鞋生产工人因接触正己烷导致近百人的周围神经损害群体发病;此后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也相继有职业性正己烷慢性中毒的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体正己烷慢性中毒发病。在深圳,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已成为了我市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发病最多的行业是印刷和电子行业。
根据《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可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市职业病防治院通过对近百例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的治疗,总结出对于慢性正己烷中毒应特别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来说,慢性正己烷轻度中毒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常常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针对正己烷中毒起病隐匿,建议正己烷职业接触人员应该每年体检一次。
2
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是预防关键
何家禧教授指出,对于慢性正己烷中毒应重在预防,用人单位作为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加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利。
如何预防?何家禧教授指出,用人单位要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使其符合卫生标准,这是预防中毒的关键手段。用人单位一方面要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正己烷有害因素的扩散,如寻找正己烷的有效替代品;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正己烷职业接触人员的个人防护,如正己烷接触工人应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与手套;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以及使用正己烷洗手;避免长时间连续加班等。
何家禧教授也提醒,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如加强工人上岗前与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对使用的化学原料进行正己烷等挥发性有机溶剂组分分析,定期对工作场所空气正己烷的浓度进行检测以及做好就业前职业健康体查与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凡患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以及糖尿病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均不宜从事接触正己烷作业。
据悉,市职业病防治院根据我市正己烷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启动了正己烷检测、健康监护、诊断和治疗的应急系统,以应对我市可能突发正己烷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
(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周 伟)
关键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