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继平表示,当今社会,很多手机都能实现智能化,手机的各种铃声设置能为不同人群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然而,对很多人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听力情况,更谈不上根据自己的听力曲线来有针对性地设置手机铃声。绝大部分手机使用者只是凭自己的爱好和感觉随意设置手机铃声。
手机铃声频率设在125至8000赫兹之间
江继平介绍说,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通常情况下频率在125赫兹至8000赫兹的声音比较适合人耳听觉。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的声音频率集中在500赫兹至2000赫兹这个范围,属于中频,称之为语言频率。其中,125至500赫兹的声音,属于低频;2000至8000赫兹的声音,属于高频。
从耳鼻咽喉尤其是听力学专业的角度来讲,对每个使用手机者而言最好先了解自己的听力情况,是属于听力正常还是高、中、低频听力下降,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设置手机铃声。
最基本要求是将手机铃声的频率控制在125赫兹至8000赫兹之间,铃声频率太低(低于125赫兹)或太高(高于8000赫兹)都会使人耳感到不适,长期接触甚至损害健康。
听力正常可选舒缓音乐铃声
对双耳听力正常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将手机铃声设置在比较柔和的中频,根据需要可同时设置振动,这样就不容易因为外界干扰漏接电话或短信。
音乐的比传统铃声的好:电话自带的铃声大多单调、刺耳,而听到优美的旋律时,人们就会感到十分愉快。因此最好把电话铃声调整为音乐模式,如鸟鸣、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世界名曲等,优美、贴近自然的声音能避免单调乏味的铃声带来的负面情绪。
舒缓的比急促的好:在选择音乐铃声时也有许多讲究,有些人热衷把摇滚、劲爆舞曲等设置为铃声,这些节奏快、声音大的音乐,会令人感到精神紧张,尤其是音乐持续不停,没有间奏和空白时,血管就会持续收缩,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选择铃声时尽量选择舒缓的慢歌,并把铃声设定为声音渐大,这样能让人在听到电话铃声时情绪上更为放松,心跳和呼吸更加平缓,接电话时语气和态度也会随之变得亲切。
震动的比单纯调大音量好
对有低频听力下降(125至500赫兹)的人群来说,手机铃声最好设置在中频(500至2000赫兹)范围,一方面声音较为柔和,另一方面听起来较为敏感,容易察觉。
对有高频听力下降(2000至8000赫兹)的人群来说,同样手机铃声最好还是设置在中频(500至2000赫兹)范围,声音较柔和且容易察觉。
对有中频听力下降(500至2000赫兹)的人群来说,手机铃声可以设置在低频(125 至500赫兹)范围,也可以设置在高频(2000至8000赫兹)范围,主要是看高频区听力好还是低频区听力好来确定听觉敏感频率区域的铃声。
对低频及高频下降,中频正常型(500至2000赫兹听力正常,其余频率均有下降)群体,比较容易选择,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中频区任意铃声均可以。
针对全频下降型(听力在125至8000赫兹之间平均损失)人群,最好选择中频手机铃声,同时要加上振动设置。
最简单的设置
江继平表示,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个手机使用者都去医院测听力,把自己的听力曲线掌握的很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设置手机铃声最快速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手机铃声音量设置在中等音量、自己能听到,且保持不变,然后从低频铃声开始试听,不断到中频及高频,看哪个频率的铃声能让自己听得最清楚最舒适,就设置这个频率的声音为自己的手机铃声;为增加保险系数,可以同时加上手机振动设置,不足之处是比较耗电。(北京参考记者 李启平)
静音仍会影响工作
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医生,在学习、工作时,江继平建议把手机关机,这是让你集中注意力和避免不必要错误的唯一途径。
根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者的一项新研究成果,一点微小的打扰(哪怕嘀的一声短信铃声)都可能让人们无法精确地完成一些常规任务。
这个研究团队由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Eric Altmann领导,他们发现,仅仅三秒钟的打扰就足以使错误率提高一倍以上。
研究中,打扰本身的时间很短,但志愿者要重新回到工作状态则需更长时间。这说明,打扰事件持续的时间可能并不是志愿者犯错的主要原因。
那么,错误率为什么会上升呢?答案是,志愿者不得不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如果志愿者在思考过程中被打断,即使是瞬间的打扰也可能引起很多混乱。
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取决于负责这些事情的人有没有被打扰。对于飞行员和急诊室医生等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职业来说,这样的打扰尤其危险。这项研究提供了确切证据:微小的打扰也可能对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有重大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