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鉴别

法定职业病之钒及其化合物中毒_推荐

字号+ 作者:百源医疗 来源:百源医疗采编

2016-02-23 22:30 我要评论( )

短期内接触高浓度钒化合物,一般指接触时间从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但由于受钒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环境浓度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急性中毒的潜伏期可达二或三天。 刺激反应仅为一过性反应,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属于急性中毒范畴。急性钒中毒的诊断起

短期内接触高浓度钒化合物,一般指接触时间从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但由于受钒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环境浓度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急性中毒的潜伏期可达二或三天。

刺激反应仅为一过性反应,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属于急性中毒范畴。急性钒中毒的诊断起点为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钒中毒必须具备呼吸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但不一定和胸部X射线表现平行。实际工作中不能因临床表现典型,但缺乏X射线改变而否认诊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绿舌"在部分接钒工人及急性中毒患者出现,其本身并无毒理学意义,且与中毒程度无关,但颜色深浅在一定程度上与接触钒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职业接触钒很有价值的客观体征。

急性钒中毒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它刺激性气体中毒等进行鉴别。尿钒是较为敏感的生物学接触指标,在接触史不明确时可供诊断、鉴别诊断时参考。但尿钒浓度与中毒程度并不平行,因而不能作为诊断指标。

急性钒中毒常同时伴皮肤瘙痒、烧灼感、皮疹、湿疹样皮炎等皮肤损害。钒酸盐对皮肤和眼具有明确腐蚀性,可引起化学性皮肤灼伤或化学性眼灼伤。其诊断与处理可参照GBZ5l或GBZ54。

急性钒中毒致化学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它严重继发症目前尚无报道,如一旦发现可按GBZ73处理。

急性钒中毒伴尿钒明显增高者,可用依地酸二钠钙等金属络合剂治疗。

症状体征:

急性钒中毒常同时伴皮肤瘙痒、烧灼感、皮疹、湿疹样皮炎等皮肤损害。钒酸盐对皮肤和眼具有明确腐蚀性,可引起化学性皮肤灼伤或化学性眼灼伤。

诊断检查:

1.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钒化合物的职业史、眼与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胸部x钱表现,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2 刺激反应

有一过性眼烧灼感、流泪、流涕、咽痛、咳嗽、气短等眼及上呼吸系统症状,可出现绿色舌苔、肺部无阳性体征,胸部x射线检查无异常表现。

3 诊断标准

上述症状加重,突出表现为频繁剧咳等症状;眼结膜、鼻咽部充血、红肿及绿色舌苔,双肺出现干性或湿性啰音等体征;胸部x射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等改变。以上表现符合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较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体征以肺底部湿性罗音为主或干湿性罗音同时存在,胸部x射线检查双下肺可见斑片状阴影。以上表现符合支气管肺炎。

治疗方案:

1 治疗原则

1.1 立即脱离现场,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吸氧、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合并感染者应选择敏感抗生素。

1.2 对于重症病例防治参照GBZ73。

2 其他处理

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重症病例中毒后致慢性支气管炎者,应结合既往健康监护资料及胸部X射线、肺功能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后,酌情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安排休息。如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及分类(共115种)_推荐

    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及分类(共115种)_推荐

    2016-02-23 22:31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放射性物质类_推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放射性物质类_推荐

    2016-02-23 22:31

  • 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_推荐

    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_推荐

    2016-02-23 22:31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粉尘类_推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粉尘类_推荐

    2016-02-23 22:31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