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
1.2 项目组成
应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以及辐射源项等内容。
1.3 主要工程内容
应包括建设施工过程等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4 “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情况
阐述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时间、目前达到的设计产量以及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状况。
1.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
1.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 评价单元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进行单元划分。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GBZ 2.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
2.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设置的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根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结果、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等,并对照GB/T 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GBZ 2.1或GBZ 2.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其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改善建议。
2.4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根据其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并对照GB/T 11651或GB/T 18664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所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与有效性。对防护用品配备存在问题的,应提出针对性地改善措施建议。
2.5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对照相关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
2.6 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根据总体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187、GB/T 12801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7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
根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83及 GB/T 1280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8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根据建筑卫生学的调查与检测结果并对照GB/T 12801 及GBZ 1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9 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结合辅助用室调查结果并对照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10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施工阶段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内容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11 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等,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 措施与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运行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与建议。
4 评价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总体评价,并阐明是否达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
资料性附件
1评价依据
1.1 法律、法规、规章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
1.2 规范、标准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
1.3 基础依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文件等。
1.4 其他依据
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2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辐射防护屏蔽计算、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
3职业卫生调查分析
a)项目概况与试运行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工程性质、规模、地点、建设施工阶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及工程试运行情况等。
b)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调查项目的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情况。
c)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工作日写实并调查劳动定员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相关情况。
d)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及其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发生(散)特点等,以及所设置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等,以及所设置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
e)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调查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环境状况、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作业人员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等,以及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所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f)建筑卫生学调查:调查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情况。
g)辅助用室调查:调查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情况。
h)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及其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
i)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范围与种类、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以及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
4辐射源项分析
主要包括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中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以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和辐射水平等,如放出放射性核素时,还应给出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和能量等指标。
5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分析
对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理化性质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进行分析。
6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过程
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检测方案、采样原始记录、实验室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等资料。
7其他评价内容的调查、分析过程
与评价有关的其他内容的调查和分析过程。
8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9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原始资料
10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
本文由职业卫生网论坛网友 DreamOnWay√ 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