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时讯在工作岗位上、在基层,人大代表们倾听百姓声音;在人大代表会议上、在驻地,基层代表们传递群众呼声。今(26)日,记者采访的这几位代表关注的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医疗健康问题。
》》关注职业病建议规范职业病诊断和认定 实现病源可追溯
近年来,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统计,2015年来该院就诊的职业病门诊7500余人次,职业病住院2.8万个床日。
重庆地区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病、噪声聋、职业性中毒,其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是尘肺病。据悉,尘肺病潜伏期可长达10-20年,许多患者往往在脱离粉尘作业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发病。
目前,重庆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仅2015年就关闭了204家煤矿,同时,也有一批外出务工人员返回重庆就业,其中不乏以前从事重污染工作的职工,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属于就业困难群体,他们的就业选择面不宽,大部分转移到餐厅、宾馆、超市等服务性行业就业,这些职工一旦发病,在进行职业病工伤鉴定及认定时就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江北区人大代表、永辉超市业态副总经理杨李在工作中就遇到过类似的案例,她表示,一方面,患病的员工本人也很值得同情需要救助,另一方面,作为不具备污染条件的服务业,自己所在的企业也觉得很冤,甚至以后不敢聘用类似人群。这样对于双方都非常不利。
因此,她提出建议,进一步规范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并建立可追溯系统,明确责任,以更好地救助职业病患者人群。
杨李建议,首先,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对职业病进行防治,企业应该在生产环境上进行改善,降低粉尘、噪音等污染物对职工的影响。
其次,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要做到诊断程序合法,诊断和鉴定结果准确,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也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对于职业病患者曾从事的岗位、年限及病情等,建立一个可以追溯的职业病人信息系统,在全市甚至全国实现联网共享,这样在鉴定时便于追溯,明确病源责任主体,避免纠纷。
最后,建议政府部门拨款设立专项关爱基金,对于一些无法追溯病源的职业病患者,进行帮助和救济。
》》关注农村医疗村医年龄老化专业水平低 人大代表建议加快人才引进
目前,重庆有8000多个行政村,在许多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村卫生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能在卫生室治疗的,就不用跑去镇医院就诊。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疗卫生队伍,提升农村医疗水平,是撑起农民健康“保护伞”的重要一环。
重庆市人大代表、武隆县白马镇党委书记王加红在农村基层工作了九年多,他告诉记者,白马镇共有10个村,每个村有一个卫生室,配备一名村医。
王加红指出,目前的乡村医疗卫生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村卫生室设备较为简陋、医疗水平不高;村医队伍年龄老化且专业水平不高,拿白马镇来说,有50%以上的村医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且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不太专业。学历高一点、年轻一点的医生都不愿意到村里,因为村医待遇太低,每个月基本工资400元加上补助,年收入也就一万出头。而且还有超龄的老年村医既不愿意退下来,平时履职也力不从心。
为此,王加红建议加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壮大村级医生队伍,恳请行业主管部门引进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到村级卫生系统,同时也要对在职的村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此外,还要通过提高待遇来留住人才,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最后,对于年龄大的村医,通过政策解决其退休养老的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
此外,在基层医疗保障方面,也有多位代表关注。重庆市人大代表、巫溪县人大常委会教科工委副主任罗莹桂提出建议,希望出台补充政策,对领取最低保金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免收9元的一般诊疗费,由民政救助资金补助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重庆市人大代表、巫溪县白鹿镇下坝村党支部书记卢和平则建议,充分考虑个人经济承受能力,当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筹资标准增长到一定程度,则维持不再上调。同时一档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降低风险,简化经办程序。同时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采取强有力监管措施,防止参保人员借卡就医,并建立严格的稽查制度,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查,对违规违法人员,给予严处重罚,直至追相应的责任,有效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