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规范标准

GBZ T 160.39

字号+ 作者:小编 来源:职业病网采编

2016-02-28 21:35 我要评论( )

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39-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烯烃类化合物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lken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 发布 2004年12月1日

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39-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烯烃类化合物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lken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                  2004年12月1日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GBZ/T 160.39-2004

 

前     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烯烃类化合物 [包括丁烯(Butylene)和丁二烯(Butadien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040-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合成橡胶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姚明和张文娟等。

 

 

 

 

 

 

 

 

 

 

 

 

 

 

 

 

 

 

 

 

 

 

 

GBZ/T 160.3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烯烃类化合物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烯烃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烯烃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丁二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3.1  原理

空气中丁二烯用活性碳管采集,二氯甲烷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  仪器

3.2.1 活性碳管,溶剂解吸型,内装200mg/100mg 活性炭。

3.2.2 空气采样器,流量 0~500ml/min。

3.2.3 溶剂解吸瓶,5ml。

3.2.4 微量注射器,10ml。

3.2.5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

色  谱  柱:3m×4mm,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b’-氧二丙腈:6201红色担体 = 17:8.5:100;

柱           温:80℃

汽化室温度:150℃

检测室温度:15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

 

3.3  试剂

3.3.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b,b’- 氧二丙腈,色谱固定液。

3.3.2 6201红色担体,60~80目。

3.3.3 二氯甲烷,色谱鉴定无干扰杂峰。

3.3.4 标准气:将空的干燥管盛满水倒置于盛有水的500ml 烧杯中,干燥管的上口用硅橡胶垫封闭,并套上一段胶管,内装少量水作水封。从干燥管下口通入丁二烯纯气,置换出水。用注射器从干燥管上口经水封取1.0ml 丁二烯纯气(在20℃,1ml 丁二烯质量为2.25mg);当注射器针头拔出通过水封时,抽取微量水以封闭抽取的丁二烯。将丁二烯注入100ml 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配成标准气。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3.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2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3.4.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冰箱内可稳定保存7d。

 

3.5 分析步骤

3.5.1 对照试验:将活性碳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3.5.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加入1.0ml 二氯甲烷,封闭后,解吸30min,解吸液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5.3 标准曲线的绘制:从装有丁二烯的干燥管中分别取0.12、0.25、0.50、1.0ml 标准气,注入1.0ml二氯甲烷中,配成74.5、155、311、621mg/ml 丁二烯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m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丁二烯浓度(mg /ml)绘制标准曲线。

3.5.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同样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的解吸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减去空白对照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解吸液中丁二烯浓度(μg/ml)。

 

3.6  计算

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o = V × ————— × —————  …… (1)

273 + t         101.3 

式中 :Vo — 标准采样体积,L;

V — 采样体积,L;

t — 采样点的温度,℃;

P —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丁二烯浓度:  

          (c1 + c2) v

  C = ——————— …… (2)

Vo D

式中:C - 空气中丁二烯的浓度,mg/m3;

c1 ,c2 -        测得前后段解吸液中丁二烯的浓度,μg/ml;

v - 解吸液的体积,ml;

Vo - 标准采样体积,L;

D - 解吸效率,%。

3.6.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3.7  说明

3.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9m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3 mg/m3 (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9~621m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5%~5.3%。

3.7.2 100mg活性碳的穿透容量为5.5mg。解吸效率为84.1%~99.4%。每批活性碳管应测定其解吸效率。

3.7.3 正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1-丁烯等不干扰测定。

3.7.4 本法可以使用同类型的毛细管色谱柱进行测定。

 

丁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的丁烯用注射器采集,直接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

4.2.1 注射器,100ml,1ml。

4.2.2 微量注射器,10ml。

4.2.3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

色  谱  柱:3m×4mm,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b’-氧二丙腈:6201红色担体 = 17:8.5:100。

柱         温:50℃

汽化室温度:150℃

检测室温度:150℃

载气(氮气)流量:40ml/min。

 

4.3  试剂

4.3.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b,b’-氧二丙腈,色谱固定液。

4.3.2 6201红色担体,60~80目。

4.3.3 标准气:将空的干燥管盛满水倒置于盛有水的500ml 烧杯中,干燥管的上口用硅橡胶垫封闭,并套上一段胶管,内装少量水作水封。从干燥管下口通入丁烯纯气,置换出水。用注射器从干燥管上口经水封取1.0ml丁烯 (在20℃,1ml 丁烯–1 气体为2.33mg);当注射器针头拔出通过水封时,抽取微量水以封闭抽取的丁烯。将丁烯注入100ml 注射器中,用清洁空气稀释至100ml,配成丁烯标准气。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在采样点,用样品空气抽洗100ml 注射器3 次,抽100ml 样品空气。

采样后,立即封闭注射器口,垂直放置,于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样品应在24h 内测定。

 

4.5  分析步骤

4.5.1 对照试验:将注射器带至采样点,除采集清洁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4.5.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注射器放在测定标准系列的环境中,垂直放置,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稀释后测定。

4.5.3 标准曲线的绘制:用清洁空气稀释标准气成0.0、0.050、0.10、0.50和1.0mg/ml 丁烯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进样1.0m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丁烯含量(mg)绘制标准曲线。

4.5.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气和空白对照气,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减去空白对照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丁烯的含量(mg )。

 

4.6  计算

4.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3)计算空气中丁烯的浓度:

m        

                C = ——— × 1000         …… (3)

V

式中:C — 空气中丁烯的浓度,mg/ m3;

m — 测得样品气中丁烯的含量,mg;

V — 进样体积,ml。

4.6.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4.7  说明

4.7.1 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mg/ m3 (以进样1ml 计)。测定范围为1~1000mg/ m3。相对标准偏差为2.9%~6.0%。

4.7.2 本法可以使用同类型的毛细管色谱柱进行测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