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省安委会副主任、省安全监管局局长杨富在全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动

字号+ 作者:小编 来源:职业病网采编

2016-02-27 20:54 我要评论( )

省安委会副主任、省安全监管局局长杨富在全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省安委会副主任、省安全监管局局长杨富 (2012年3月1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安全社区创建工

省安委会副主任、省安全监管局局长杨富在全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省安委会副主任、省安全监管局局长杨富

(2012年3月1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并举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授牌仪式,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我省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对今后我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杨中副理事长应邀专程出席会议并作讲话,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昨天安排各位代表到萝岗区夏港街道和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广州)有限公司观摩学习安全社区创建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果,刚才传达了全国安全社区工作会议精神,举行了2011年度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命名、授牌,广州市安委办、深圳市福田区安委办及广州市萝岗区夏港街道办事处3个单位分别在会上作了创建安全社区工作经验介绍,他们的大胆探索,扎实工作不仅丰富了我省安全社区创建实践经验,也为各地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和示范。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在坚持和发扬这些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引领我省安全文化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和安全社区建设,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体现为“三个加强,三个强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社会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一是健全组织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以市、县、镇、村(居)委为工作主体的“纵向”和以省有关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两个方面责任,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坚持强化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政绩观,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落实。“十一五”时期以来,我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平均每年减少各类事故近7000起,减少死亡人数超过800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从2003年的0.94下降到2011年的0.128,下降86.3%,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连续8年完成国家下达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任务,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好转。二是加强法律普及,扩大全民宣传。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订第五、第六个《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突出安全生产形势、责任和文化等特点,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使普法依法治理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创新高。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省出动4800多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和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送进286万多家次各类企业安全法制知识并进行隐患排查,消除事故隐患1600多万处,扎实有效推进“三项行动”与“三项建设”,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大新闻宣传,塑造安全文化。突出构建舆论阵地,设立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及有关安全生产信息,定期公布全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全省各地每年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组织5000多个专栏、专题宣传,组织3万多篇次安全生产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三不伤害”安全文化宣传,也扩大了安全生产社会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法制素质教育。一是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三贴近”原则,着力培育和塑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具有广东特色的“广东省安全知识竞赛暨粤港澳安全知识竞赛”、“南粤行”、“安全生产有奖知识问答”、“安全文化创建”和“安全生产执法警示”等五大安全文化品牌。2006年以来,我省各地、各单位每年有4000多万人次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形式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竞赛和安全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降低事故伤害。2007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安全文化创建标准》并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已创建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4家、省级示范企业137家、市级示范企业594家、县级示范企业近千家以及诚信企业1227家,形成以文化为核心、以安全为抓手、以发展为根本、以责任为灵魂的企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努力,我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安全法制意识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意识,促进了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安全生产新秩序,牢固树立 “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全面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二是积极培育安全文化产品。几年来,制作反映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成就片《构筑安全长城建设和谐广东》,摄制《六六大顺 ——危化品转“危”为“安”》等16个专题宣传片、画册、光碟作品;会同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普及读本》,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各地、各有关单位加强安全文化传播,制作安全文化作品3000多个。同时通过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挖掘和培育了汕头市龙湖区安全监管局项德启同志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通过政策实施及宣传,《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创新》获得了国家首次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奖项,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培训教育。坚持安全教育从学校抓起,每年持续开展“关爱生命,防范交通和溺水事故”等主题文化活动,全省近2000万学生接受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应急技能教育,在矿山、化工及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旅游、消防、学校、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每年组织开展1000多万人次参加的应急救援演练,普及安全知识。同时,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分管负责人、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负责人等各类安全培训,“十一五”时期以来,全省累计培训600多万人次,进一步推动落实安全发展政策。

(三)注重社区建设,强化安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一是做好安全社区实施政策制订和指导。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制订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我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安监〔2009〕104号),指导各地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配套制订《广东省人民政府实施意见》并提出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要求。2011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粤发〔2011〕13号)对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及安全社区建设进行部署。2011年6月13日,省政府审议印发的《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粤府办〔2011〕36号)提出到2015年全省建设100个以上安全社区。二是积极探索安全社区创建示范工作。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广州市从2009年开始,把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当作创新社会管理的惠民工程来抓,在创建萝岗区夏港街道、番禺区小谷围街道、越秀区白云街道为“全国安全社区”后,2011年5月全面推进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各区县选择1-2个街道开展安全社区的创建,力争“十二五”时期创建27个全国安全社区、萝岗区创建为广州市首个全国安全社区的行政区。深圳市福田区2006年12月启动安全社区建设以来,福田区获得了“全国安全社区”称号,8个街道相继获得了“全国安全社区”称号,其中香蜜湖街道还荣获“国际安全社区”荣誉称号。目前,我省已创建全国安全社区13个,其中1个“国际安全社区”。三是全面部署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安委办〔2011〕38号)下发后,我省立即制订并印发《关于印发〈广东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安办〔2011〕122号),全面部署和大力推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目前,除广州、深圳已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以外,佛山、惠州、江门、汕头、汕尾、清远、揭阳、顺德、珠海、湛江、韶关、潮州、东莞、中山等14个市区已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珠海市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创建工作思路,湛江市提出同时要创建“湛江市安全社区”。省发改委、南方电监局等部门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省工商局制订实施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工商部门全力配合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同时,各创建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促进活动,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广为普及,切实提高全民安全健康意识和水平。“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省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阶段;同时,又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矛盾凸显,隐患增多,事故易发的特殊时期。因此,各地、各单位要通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社区建设等工作,落实《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有力地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为防范和减少各类事故、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思想基础和保证。

在此,我谨代表省安委办、省安全监管局,对长期关心、重视和致力于安全文化和安全社区建设,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不懈努力和贡献的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们,特别是镇街及基层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问候!

二、积极行动,奋发努力推进我省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近年来,我省安全文化和安全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委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健康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地区对安全社区建设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组织措施和保障条件不落实,工作进展缓慢。我省目前“国家安全社区”、“国际安全社区”拥有量分别占全国0.05%和0.02%,与我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和经济大省极不相称,从根本上说这些地区还没有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当地安全生产整体来部署和落实。二是对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缺乏长远规划。除广州市、深圳市福田区外,我省相当一部分地市、县(市、区)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总要求。对安委办〔2011〕38号、粤安办〔2011〕122号文的具体部署要求,无动于衷,工作仍然停留在转发文件阶段,没有工作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三是安全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起步早、力度大,初见成效,但珠三角地区其余7个市以及福田区之外的深圳其他行政区基本处在起步阶段,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刚刚谋划安全社区创建,还有河源、梅州、阳江、茂名、肇庆、云浮6个市至今未制定工作方案,部署这项工作。四是安全社区的辐射作用与影响还不够显著。我省已创建的13个全国安全社区在当地其社会影响和作用尽管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肯定,使社区群众充分享受到创建的成果,但其示范作用还未能很好地发挥,我们对其宣传推广的力度也不够,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

为此,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增强使命感,按照“三个坚持、三个进一步”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我省“十二五”时期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进一步增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深刻认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社区安全是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石。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和谐社会和幸福广东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福田区创建安全社区五年多来,辖区发生的各类事故伤害每年下降30%以上,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广州市萝岗区创建安全社区两年来,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年均下降40%以上,2011年比上年同期下降60%。广州市2011年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全面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以来,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火灾等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其中工矿商贸、道路交通事故及较大以上事故分别低于控制指标19.5%、8.9%和9.1%,创建安全社区企业、居民群众安全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成效显著。广州、深圳市的实践证明,注重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提升区域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各地要深刻认识安全社区创建对提升我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安全社区创建的组织领导。各地和省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安全社区建设规划落实,各级安委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各创建单位要切实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安全社区创建目标和计划,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三是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指导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社区创建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社区居民平安幸福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生产生活得更加尊严。

(二)坚持民生优先健康优先,进一步夯实社区安全基础推进共创共享机制建设。一是要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社区管理创新,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努力建设管理有序、安全保障、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安全社区。要通过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有力地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广泛深入人心,“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全民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全社会有利于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环境。二是要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省委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来精心组织和科学谋划,同时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强化政府指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针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保障在不断拓展等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协调社会关系和规范安全行为,化解矛盾,维护人民群众安全利益,有效应对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安全与健康。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社区建设科学管理制度。发挥社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安全社区建设过程的透明度和参与度,促进安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开展建言献策等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并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民主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创建安全社区民生项目,增进民生福祉。

(三)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进一步实现整体目标建立安全社区建设长效机制。一是抓好试点引好路。一方面,各地要围绕《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粤安办〔2011〕122号文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重点培育试点社区,合力推进试点社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对试点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和全面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积极推广,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同时,要实施综合管理,已经启动和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地市要加快工作步伐,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不断扩大覆盖面,形成安全社区建设良好势头;尚未开展安全社区创建的地市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以时不我待和倒逼机制,制订并实施安全社区建设方案及发展规划。二是全面完成安全社区建设目标任务。我省提出到2013年底前,珠三角地区50%以上市应有国家级安全社区命名单位,粤东、粤西、粤北20%以上的市应有国家级安全社区命名单位;2014年底前,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市力争创建1个以上“国际安全社区”;2015年,全省建设100个以上安全社区,其中力争“国际安全社区”5个、“国家安全社区”80个、“广东省安全社区40个”,100%的地级以上市(含顺德区)开展省级安全社区建设,60%以上的地级以上市有被命名的国家安全社区的目标。各级安委会要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和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的监督检查,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资源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要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区域、街道、社区(居委会),或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县、乡镇、村等,着力开展企业主导型、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全社区建设。三是切实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抓实抓好。要发动社区各单位开展不同的安全推广活动,组织策划和实施安全促进示范项目、建设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建设安全信息沟通渠道及建立安全社区建设骨干队伍,实现人人参与预防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发动各有关单位、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加强伤害预防与治理,加强新闻宣传,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广为普及,为安全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同时,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和地方财政支持范围,并提供人、财、物等保障。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安全生产年度考核内容,切实把创建安全社区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增强社会管理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效能的良好示范,推动我省安全生产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要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一主题和“三贴近”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企业、机关、社区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保安全。推进安全文化理论、思想理念和建设创新,构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安宁是我们生活、工作的追求!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社区建设关系到全民安全素质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借鉴国际安全管理先进理念,凝聚各方力量、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奋进,积极推动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提升我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