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全国、全省之力做好大运会气象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中国气象局成立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担任组长。成立大运会气象服务中心,下设11个部、6个现场服务团队。编制并下发《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将任务明确到单位,落实到岗位。二是建立泛华南区域气象监测网。2颗气象卫星,20部天气雷达,约8000个自动气象站,7部风廓线雷达、40个闪电定位仪、17个大气电场仪、41个能见度仪、9个大气成分站均布设到位,全方位监测大运会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三是充实大运会气象服务团队。目前已组织来自省气象局、志愿者和深圳市气象局的80人服务团队,分成人居环境、大运村、宣传、影视、应急保障、客服等专项服务团队,以及帆船帆板、竞赛中心等现场服务团队。四是加强气象服务演练。5月9日至12日举行大运会气象服务演练。通过每月一大练、每周一小练,培训人员、测试系统、查找各环节的疏漏、完善岗位职责和流程,促进各服务团队协调运作,以及市大运会运行指挥部、大运会气象服务中心的衔接。
二、建成精细化集约化的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平台
引进和借鉴奥运会、亚运会气象服务系统,实现了大运会气象服务系统开发的高标准和高起点:建立了涵盖泛华南和全国范围内的高集成的气象信息数据平台,数据流转和产品分发效率提高20秒以内;引进集成五个国内先进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建成多系统集成的临近预报决策支撑平台,对暴雨、强对流天气等恶劣天气的识别追踪和定点、定时、定量预警预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开发了精细到街道行政辖区的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平台,实现3分钟内完成所有预警产品制作和分发,精细化的预警预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数值预报应用平台,重大灾害天气的短时和短期预报技术支撑明显增强。新开发的台风综合业务平台,加强了台风的数值定量预报和服务能力。
三、推出专业化、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服务产品
针对大运会赛事保障和城市运行需求,气象部门推出专业化、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服务产品。一是针对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推出积涝预报产品,可提前1-3小时预估全市各易涝点的强降雨和易涝区域。二是针对易受台风、暴雨影响的上下班出行等重点时段,推出逐1小时的风速、能见度、湿度、降雨量等预报信息,为出行提供参考。三是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的需要,开发霾及空气质量综合业务平台,提供逐分钟霾监测产品和涵盖各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多种预测产品。四是针对大风(台风)、雷暴和强降雨对地铁高架段运行的影响,增设气象监测点,与深圳市地铁控制指挥平台对接,为地铁运营提供大风、暴雨、台风、高温实况自动警报、短时临近预报及十天短中期预报等专项服务。五是针对电力系统输变线路的气象灾害风险,与深圳市大运电力应急保障平台上对接,提供雷暴、大风(台风)、强降雨预警及实况监测风险提示。六是针对大运会交通气象服务需求,与深圳市大运交通指挥平台对接,为深圳市40多个场站旅客提供广东省内6条国道、4条高速公路1至3天气象条件预报、交通气象预警和省内各主要交通干线雨量实况信息。七是针对公众旅游需求,开通旅游气象服务网,提供深圳市内6个主要景点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旅游指数预报和重点景区负离子监测及紫外线监测信息等旅游气象服务信息。
四、完善全方位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
一方面优化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布局,重点弥补开闭幕式、赛场特别是海上赛事气象监测的不足,时间分辨率从1小时提高到1分钟,空间分辨率从8.5km加密到3.5km,监测信息平均到报率达99.7%,在距离深圳250公里的海上石油平台建成的自动气象站成为监测预报台风的重要前哨,有效提高了暴雨、台风、雷电、大雾等灾害天气的监测率,将为大运会提供全面的气象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区域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利用气象行业优势,先后同香港天文台、深圳市气象局建立气象信息共享直连专线,实时获取全省自动站资料和泛华南区域20部雷达资料,资料获取时效缩短至10分钟以内,实时可监测恶劣天气范围扩展到1500km,时间效率提高3倍以上,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明显提升。
五、加强大运会防雷安全监管工作
气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大运会活动场所及学校防雷装置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防雷减灾责任制,增强全社会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大运会各类场所及学校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强化防雷安全管理:一是切实做好轨道交通、大运场馆等的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工作,深圳市气象局于6月30日前将完成41个场馆的防雷检测;为涉及大运会的防雷、气球施放等行政审批事项设置绿色通道;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防雷安全服务建立专项服务平台,提供针对性的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环节,已完成地铁2、3号线路的防雷竣工验收审批。二是深圳市气象局开展防雷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分自纠自查、监督检查和整顿教育提高三个阶段进行,确保取得实效。三是进一步加大防雷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雷电防护和灾情处置的知识,特别是雷电基本知识、防雷避险要点、雷击急救方法以及雷雨季节如何应对雷电和实施自救互救等科普知识,不断提高人员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以及依法防雷、科学防雷和主动防雷的意识,确保大运会活动过程中全体参与人员的安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