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早期研究普遍认为,由于专业音乐工作者长期从事专业音乐练习和音乐表演,他们患有音乐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相对更大。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音乐文化和音乐聆听习惯的急剧变化,大量研究表明,其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特别是青少年也同样存在患有音乐噪声性听力损失潜在危险。这种危险表现在他们在高声音强度下长时间地,连续地接触音乐噪声,例如,经常去迪斯科舞厅,听摇滚音乐会等等。
另外,目前更多的青少年通过使用个人音乐播放器(MP3或其他音乐播放设备)更容易接触到震耳欲聋的音乐噪声。近年来,随着个人音乐播放器的重大技术进步,这类产品变得更加小巧,方便携带,从而增加了这类产品的普及使用。而且,个人音乐播放器的功能也更加完善,例如,产品能够储存数以千计的音乐曲目,以及超长的电池寿命。这样无疑就更增加了可能导致音乐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最新的一些的研究显示受音乐噪声影响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的青少年约占12-15 %。
如上所述,尽管大量证据表明音乐噪声对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具有长远的危害,然而,对于青少年听力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仍然没有像对待其他青少年问题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青少年的吸烟问题,吸毒问题等)。自1997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相关于文件,提出加强对公众,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听力健康教育,来减少他们未来听力损伤的风险。
对于青少年听力健康教育应该提供全面的教育和监督,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健康意识,端正对听力健康的态度,增加有关听力健康的知识,从而采取针对音乐噪声的防护行为,包括,改变不良的聆听习惯,尽可能减少接触强音乐噪声的机会。必要时使用听力保护设备(如,保护性耳塞)。另外,合理选择耳机款式也可以达到降低聆听音乐声音强度的目的。一般来说,耳盖(罩)式耳机,特别是一些具有减噪功能的耳机,比耳塞式耳机能够更好地减少环境噪声对聆听音乐声音强度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听力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听力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种族,音乐偏好,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在对青少年进行听力健康教育时,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教育方式。例如,青少年可以通过测试自己的MP3播放器,了解他们习惯性聆听音乐时的声音强度,从而能够预测该声音强度是否存在造成音乐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性。另外,其他活动还可以包括计算机模拟听力损失和不同类型的耳机的效果演示,以及提供免费的防护性耳塞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