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月21日晚间播出节目“无尘车间的怪病”。 再次引起社会对职业卫生的争议与重视。
此次事件与目前许多新兴产业现状十分类似,这也敲响我们的警钟,我们需要对新兴产业的职业卫生重新认识评估并完善相关事宜。
首先,所谓的“清洁厂房”、“清洁生产”,只是对工艺的要求,只规定了一些固态或液态的空气质量要求,与“无毒作业”有着本质区别,现在的新型产业使用的化学物质形态多样,有机溶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很多企业往往将“清洁厂房”、“清洁生产”等同于“无毒作业”,而忽视了车间气态毒物的控制,设置将厂房设置成密闭空间,通风排毒设施效率低,造成车间毒物蓄积,无法有效排出,车间毒物浓度超标,设计初期不考虑工艺布局,有毒无毒作业不分离,打着“清洁厂房”、 “清洁生产”的旗号,其实是“毒污染”严重的厂房。
第二,个体防护用具选用,只考虑“清洁厂房”、“清洁生产”的需求,比如口罩一般只用于防止飞沫,而无有效的毒物吸附作用,并不能有效地防止毒物的吸入。
第三,新兴产业对于工艺的保密过于严谨,往往使用的化学品不进行辨识,对使用的化学品的危害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如何防护。
第四,无视员工的健康,缺乏定期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监测以及员工的健康体检,无法及时把握现场作业危害资料,易造成集体发病事故。
第五,对职业卫生认识不清,缺乏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认为对员工告知危害,会让员工产生恐惧,但事实往往相反,工作场所的有毒物质散发出来的气味足以证明是有毒作业。危害告知,能让员工了解危害程度,而不会胡乱猜测,可以持续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症状,及时采取康复治疗,避免出现后期难于修复的损伤。
目前存在问题:
第一、 多个清洁车间空气质量差,空气中明显弥散着使用化学品的气味。
第二、 对使用化学品的种类,危害性质未进行辨识;未进行监测和健康体检,无法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 一些慢性致病性的高毒物品不受重视,如含氟、镉、铬等物质;
第四、使用的口罩并非防毒口罩,无法有效防止毒物的吸入;
第五、 员工未告知危害,未及时体检;
第六、申报时,未涉及所有的有害因素;NGO发展交流网
第七、有毒作业机组设备的密封性差,有毒物质挥发严重;
第八、通风排风装置设置不合理,防护效果又待考证;
第九、有毒无毒作业未分离;
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群发疾病的可能性仍存在,后果不堪设想。希望相关产业引以为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