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新闻

新疆安监局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_推荐

字号+ 作者:小编 来源:职业病网采编

2016-02-24 21:44 我要评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局、金融工作办公室、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工业管理局、总工会,各地、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局、金融工作办公室、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工业管理局、总工会,各地、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信委(经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局、金融工作办公室、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工业管理局、总工会:

为严格落实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水平,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自治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防护知识。加大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力度,负有职业病防治职责的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强化职业卫生执法检查工作,严肃处理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我区职业病防治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全面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主体责任

(一)明确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保证职业病防治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职业病防治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用人单位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具备职业卫生知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档案管理。用人单位要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充实完善职业病防治职责,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四)强化培训教育。用人单位要按规定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五)认真做好申报及告知工作。用人单位要及时、如实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发生重大变化的,要及时变更申报。采取签订劳动合同和设置公告栏等形式,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公布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检测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六)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用人单位要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体检的人员和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中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期间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七)严格限制使用有毒物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用人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使用无毒物品代替有毒物品、低毒物品代替高毒物品。确需使用有毒物品的,其浓度要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无中文说明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严格按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

(八)确保工艺技术和现场管理合法合规。用人单位要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工作场所不得住人并与生活场所分开。按规定设置辅助用室、防护设施和通风报警装置,并进行维护、检修、检测,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警示说明、区域警示线、通信报警设备、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九)规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日常监测。用人单位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3年要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单位,要及时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按规定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限值标准时,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符合要求。

(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准入和“三同时”制度。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建设单位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设计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和控制效果评价,并向安全监管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未经审核、审查、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擅自开工建设,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一)及时报告和处置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用人单位要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用人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并足额支付所需费用。用人单位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十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要改善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咨询、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用人单位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经诊断患有职业病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三、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一)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要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同时部署、同时推进、统筹考核。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1次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分析、部署、督促、检查本地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明确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负有职业病防治职责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监管力度,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严格把关,大力推进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培训等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健康监护义务,严格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卫生部门要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组织做好职业病鉴定、医疗救治等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劳动合同实施情况的监管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做好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工会要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积极参加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投资主管部门要落实职业病防治职责,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备案)同意的,不予批准。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监管、监察工作。

(三)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各地要切实加大对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职业病危害检测装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以及职业病防治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加快职业病危害执法装备配备,增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能力,保证职业病防治工作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各级工会组织要完善监督检查手段,提高监督检查的水平和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及职业病统计报告等信息管理系统。各地要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系统和统计发布制度。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安全监管部门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要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卫生部门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要按规定报告并通报同级安全监管部门。各级安全监管和卫生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于次年1月10日前将上年度职业病危害单位监管、职业病危害事故、职业病统计等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及上一级主管部门。

(五)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各地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置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加强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各级安全监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以及其他负有职业病防治职责的部门要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人、分管部门和管理人员,确保落实履职履责的人力物力。

(六)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负有职业病防治职责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及时、便民”的原则,建立健全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职业卫生技术支撑体系,并实行归口负责、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快职业病危害检测检验、评价、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专家库等支撑体系的建设。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机构等技术支撑体系,以满足接触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的体检、诊断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快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等支撑体系的建设。

(七)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各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专家库,为职业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专家库要覆盖职业病防治各专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各行业领域。

(八)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各地及其负有职业病防治职责的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措施,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同时要曝光职业病危害典型事故案例和违法违规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九)实施“黑名单”制度。对发生重大、特别重大职业病危害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较大职业病危害责任事故的用人单位,以及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阻挠执法、重大隐患整改不力、拒不执行监督指令的用人单位,要列入职业卫生“黑名单”,由安委会办公室向社会公告,并通报发展改革、经信、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会、金融等部门,两年内严格限制其新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用地、证券融资、贷款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取消限制的,须由安全监管部门出具行政处罚、职业病防护措施已落实到位的审查意见。

四、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

(一)加大监察执法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监管执法作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全面启动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工作,确保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未设立或指定管理机构、未落实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作业现场不符合规范要求,未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违规使用有毒物品、未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未履行“三同时”规定、未设置和有效运行防护设施、未配备和使用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未履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义务以及拒绝、阻挠执法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对一年中发生两次及以上或连续两年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单位,要从严处理。

(三)严格落实监管职责。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视情节轻重,按照监管职责,追究对事故负有责任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或主要负责同志的责任。在行政区域内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且用人单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要予以查处。

(四)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负有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部门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违法违规行为和职业病危害事故举报的受理处置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人救治、职业病诊断和鉴定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的受理处置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劳动合同签订实施、职业病人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涉及职业病人社会保障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的受理处置工作。各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要按规定认真及时调查处理,查证属实的要按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用人单位每年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2014年5月27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