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突发性事件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职业有害因素在短时间内高强度(浓度)地作用于职业人群,而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甚至死亡事件。常见的有:设备泄露和爆炸导致的群体急性化学性中毒、大型生产事故、核电装置泄漏、煤矿瓦斯中 毒、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可在较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职业性 损伤、中毒甚至死亡;职业卫生突发性事件也可酿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危及周围 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破坏,例如油气田井喷、化学危险品运输过程的泄漏事故等,造成严重社会后果。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按其引起的原因和性质,又可分为化学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 物理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放射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当然,如果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特别严重,或者上述几种同时存在,造成非常大量的人员伤亡,也可将其称为“灾害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全球登记化学物总数超过2000万种;我国农药产量位居世界 第二,2002年农药原粉生产量为75万吨,部分化工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同时每 年还进口大量的化学品。在这些生产和进口的化学品中,存在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 由于管理滞后,到处都可能存在管理的真空地带,化学品泄漏和群发性中毒事件屡有 发生。因此,在我国预防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任务更为艰巨。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征:
1. 一般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甚至事先没有任何征兆,难以预测。但是,在事 件的调查中,总可发现职业有害因素是事件的主要原因,而未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管理不善、防范意识薄弱、设备陈旧、防护措施缺失等是辅助原因,又称之为动因。
2. 后果严重,波及范围广,受害人员多,病情严重或死亡率高,给处理和救治 带来很多困难。例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农药厂泄漏出来的异氰酸甲酯毒气在 4小时内扩散到40km2的范围,波及11个居民区,受害者达52万人。
3. 具有不同的时效性,包括即时性、延迟性和潜在再现性。三种性质的危害既 可以独立产生,也可以同时存在。一般化学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三种时效的危 害都有,物理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即时性危害,但放射性职业卫生突发事 件却表现为延迟性危害,灾害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不但三种时效的危害都有,而且更 表现出危害滞后性的特点。例如,煤矿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窒息、氯气大量泄漏 导致现场大量工人发生化学性肺水肿是在事件发生时立即出现的,体现所谓即时性; 在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核辐射,其影响会延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核泄漏当时只有50余人在爆炸中死亡,而在其后的20年内有9000余人死于 核辐射引起的疾病,还有人估计数字应在10万人。这就是典型的延时性。同样,在 较短时间内高浓度吸入化学物一段时间(一、两周)后,相当数量工人发生中毒症 状,也是所谓延时性;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发生多起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就是这 种特性的典型;任何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只要其发生原因未消除,都有可能再次发 生,即所谓潜在再现性。
4. 事件的原因一般是明确的、可预防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主因,各种促发 (触发)因素是辅因。只要将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动因消除或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就可以避免。
5. 严重突发事件波及范围大,罹及人群广,可酿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003 年重庆开县12. 13天然气井特大井喷事故,导致243人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 住院治疗。非作业人员由于没有特定的防护知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容易受到伤 害。过去的安全生产重点强调的是企业职工的安全问题。但是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 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实际上也是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职 业安全的问题,但是职业安全已经越来越和公共安全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居民密集 区更是如此。
6. 除了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部门外,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往往需 要政府和社会上多部门和行业的通力合作,如生产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环保 部门等。因此,重大的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必须由政府统一指挥,统一调 配,才能科学合理并及时妥善处置。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