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食品软包装印刷公司为了扩大产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新建年产10亿个复合膜包装袋的包装印刷车间。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2007年7月我们受建设单位的委托; 依据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6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 1 评价范围 该项目生产和辅助生产设施, 主要包装印刷车间( 包括印刷工段、复合工段、贴标工段、制袋工段等)。
1. 2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 总体布局,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卫生学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评价, 检测与分析, 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防护效果, 应急救援、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1. 3 评价依据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 1]、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 [ 2]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6 [ 3]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 [ 4]、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6 [ 5] 、5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6 [ 6] 等评价的主要规范、标准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等基础依据。
1. 4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定量分析结果; 在生产设备运行正常、满负荷的生产状态下, 选择有代表性的检测点采样, 连续采样测定3个工作日, 每日上、下午各1次, 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
1. 5 检测检验 粉尘、化学物质测定方法按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6 [ 7] ) 、5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标准方法6[ 8] ; 噪声测量按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6 [9] 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1 现场卫生学调查 本项目选址于某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内有配套的公用设施( 如污水处理、供电、供气、供水等管网),四周与大型机械厂相邻, 周围无学校和医院, 为非自然疫源地;功能上分为生产区(单层建筑) 和办公区; 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局、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2, 7-8] 。新建车间设备布局均遵循了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1] 对生产工艺设备布局的要求;但印刷与复合工段空间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 印刷岗位溶剂挥发的苯、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和复合操作岗位的乙酸乙酯会产生相互影响。
该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为: 印刷膜凹版印刷机印刷y贴标机防伪贴标y 复合机复合y 分切机分切y 制袋机制袋y检验包装入库。
2. 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确定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乙酯、粉尘、噪声等, 生产过程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见表1。项目主要设备为凹版印刷机、复合机、制袋机、贴标机、分切机等,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见表2。
2.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评价 按评价规范要求, 使用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合格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的检测仪器, 对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如下。
2. 3. 1 化学性有毒物质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性有毒物质的工种主要为印刷、复合机操作等作业岗位; 凹印机加油墨工位甲苯危害严重, 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 STEL )最高达184. 1 mg /m3,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WA )最高达138. 7 mg /m3,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岗位是复合工位、贴标工位、制袋分切工位等。结果见表3。
2. 3. 2 噪声 车间生产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流体动力性噪声; 其中噪声强度较大的为印刷、复合机作业岗位,最高值为86. 5 dB ( A), 表4测定结果为各操作岗位经计算后的噪声40 h等效声级。
2. 3. 3 照度 根据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 [ 4] 对车间作业场所进行检测; 共检测10个工作场所, 其中仅贴标机工位不合格; 合格率为90%; 结果见表5。
2. 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公司对生产性毒物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为了减少溶剂的挥发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取消了溶剂房, 采用地下储罐保存并管道输送至印刷包装车间; 大量溶剂在车间内流转; 生产现场溶剂器具均进行了加盖密闭, 有效降低了溶剂的挥发量; 印刷、复合设备自带的负压局部抽风净化排放; 各工段均考虑采用全面机械抽风排毒, 车间外墙面共安装1. 5 kW 的轴流风机10 台。对生产性噪声的控制措施主要为对印刷、复合设备采用钢架支撑隔振降噪、加隔音罩等措施。车间照明光源选用大功率紧凑型日光色荧光灯, 照度测定结果中贴标机工位在无辅助照明的条件下低于300 lx, 在工作时应及时开启人工辅助照明设备。
2. 5 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评价
2. 5. 1 防尘防毒措施 因产品及工艺的要求, 车间空间恒温恒湿, 洁净度较高; 该项目大部分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点设置了局部及车间全面抽排风设备; 综合生产现场及检测结果分析:印刷和复合作业区应单独隔离, 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交叉污染影响; 项目需合理安排送风装置, 将符合工艺要求的恒温恒湿、洁净度较高的空气, 直接送到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 采用上送下排的方式合理组织气流; 全面机械通风与局部排风相结合的方式[ 10] , 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
2. 5. 2 噪声危害控制措施 项目对噪声危害采取了部分控制措施, 对印刷、复合设备采用钢架支撑隔振降噪, 加隔音罩等措施; 印刷及复合工位仍有部分噪声强度值超标, 公司须采取有效的卫生工程治理技术、方案对噪声进行治理, 生产现场须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 如加强个体防护、合理控制作业时间等。
2. 5. 3 个体防护措施评价 公司依据5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6 [ 11] , 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与保养制度, 由专人发放督促使用, 确保防护用品的正常正确使用效果。尚须完善各工种必配的个体防护用品: 印刷、复合岗位根据5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6 ( GB 12624)要求, 均须使用氟橡胶防护手套; 为防止溶剂在运送流转过程中的飞溅或贱洒, 须配备相应的防护鞋。
2. 5. 4 卫生辅助用室与职业卫生经费评价 本评价项目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为3级, 其辅助用室的设置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 1] 的规定。该项目职业卫生总投资为300 万, 用于车间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 基本符合相应规定。
2. 5. 5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评价 项目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现场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 提高作业工人的自我防范意识; 作业现场按5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6 [ 3]的要求对尘毒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警示说明; 该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开展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已建立企业职业卫生档案, 项目员工由公司内部原有人员调配组成; 公司每年定期安排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近几年未发现职业病。
3 讨论与建议
该项目使用有机溶剂主要是甲苯( 溶剂中含有的苯和二甲苯与使用的产品含苯系物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公司须严格把好进货关, 控制有机溶剂中高毒物品苯的含量) , 本次各岗位苯的检测值均小于实验室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值, 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通过对该项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基本实现了/ 三同时0。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符合标准要求; 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正常, 大部分岗位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但仍存在部分作业岗位甲苯和噪声超标。噪声强度超标是因公司目前暂时未采取有效的噪声治理卫生工程技术措施所致; 甲苯浓度超标需落实印刷和复合空间隔离、作业岗位合理安装送风装置等整改措施; 在毒物、噪声进行整改后, 对超标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补测。补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后,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基本能够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1-2, 7-9] 的要求, 方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卫生竣工验收。
回到顶部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