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统计中“疲倦”是癌症病房中最常出现的症状,然而“疼痛”才是最令癌症末期病患感觉到痛苦的问题,同时发生率还超过百分之八十。只是,这样的痛苦可以获得满意控制的比例却不到一半。我们不禁想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令人失望的结果呢?难道“不要痛”真的是一种奢望吗?其实,有些事是可以改变的,只要:
一、适当的药物选择
一般而言,民众只要是寻求受过相关专科训练医生协助的话,药物的选择应不至于有问题。不过,患者的状况千变万化,医生仍必须仔细评估以作最适当的处方。例如,因无法吞咽而置放鼻胃管的病患就不适合给予长效性(因为不能磨粉)的强吗啡类药物。又例如,年纪较大或照顾能力不佳的患者就不宜处方太复杂的药物组合。
二、病患与家属的配合
疼痛控制得好或坏,病患及家属也有一部分的责任。至少有两件事是应该要配合的,那就是按时服药及观察反应。
(一)按时服药
临床上经常发现病患或家属往往抱持着“有痛再吃”的观念或担心副作用(如伤肾)产生而自行减少药量或不按时服药。这样的做法不仅让病患必须承担疼痛的发作,反而容易造成医生判断上的错误而再增加止痛药的剂量。再次强调,按时服药是作好疼痛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观察反应
因为医生观察到的反应经常是片段的(查房时或门诊时),所以必须借用病患及家属24小时的持续观察才能进行药物的调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