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热蕴结证。
主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兼有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槐花15g,地榆15g,黄芩10g,当归12g,炒枳壳10g,防风10g。
便下脓血者加自头翁、薏苡仁、败酱草、丹皮、马齿苋清热凉血解毒;腹痛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白芍调气和血;发热者加银花、连翘、葛根辛凉透热;有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蛎软坚散结消肿。
分析:本方槐花、地榆清肠凉血止血,黄芩清大肠湿热,当归活血化瘀,炒枳壳、防风宽肠利气,全方清肠止血,疏风利气。但本方清热解毒散结之功不足,在应用时尚需加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药,加强疗效。
2)气滞血瘀证。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痢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脉涩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归尾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丹皮12g,延胡索10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10g,枳壳10g,五灵脂10g。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胶;肿块不消者加皂角刺、农蒺藜;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扁豆;脱肛者加莲子、刺猬皮、升麻。
分析:本方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气止痛,香附、乌药、枳壳宽肠行气止痛,生甘草清解调和诸药。合用成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