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虽然CT和MRI对病灶的评价与临床检查基本一致,但对鼻咽癌的蔓延范围和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CT和MRI在临床检查上是有区别的。现将2006年6月~2008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鼻咽癌初治的80例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8年12月80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行CT、MRI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5 d,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6~75岁,平均60岁;首程治疗30例,再治疗50例;高分化鳞癌1例,低分化鳞癌69例,泡状核细胞癌1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78例,分化型非角化性癌2例。
1.2 方法
进行CT及MRI检查,其中CT诊断包括增强扫描,MRI检查包括T1、T2加权像和增强T1加权像。
1.2.1 CT诊断鼻咽部CT应具有横断位和冠状位的图像。层厚5~6 mm。横断位从软腭水平向上扫至颅内鞍上池水平,冠状位从后鼻孔至蝶鞍后床突水平。CT扫描采用GE16排螺旋CT扫描仪,以OM线为基线,扫描范围从胸锁关节水平至鞍上池,采用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140 kV、320 mA,均采用轴位连续扫描,平扫加增强扫描,除软组织窗外提供必要层面的骨窗。CT扫描层面不要超过3 mm。如怀疑有颅底侵犯,应在1~2 mm的连续层面进行扫描。
1.2.2 MRI诊断MRI扫描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头颈联合线圈。均作快速自旋回波,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范围从鞍上区至第2颈椎椎体下缘。层厚:轴位5 mm,间隔1.0 mm;冠状位、矢状位4 mm,间隔0.5 mm。所有病例平扫后静脉注射钆-二乙烯五胺乙酸0.1 mmol/kg体重,按照平扫层面进行T1WI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增强扫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构成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及颅内海绵窦侵犯方面,MRI的检出率均较CT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组和MRI组在咽后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检出仅左颈转移两者分别为20例(30.8%)和24例(32.9%),仅右颈转移分别为17例(26.2%)和18例(24.7%),双颈转移分别为28例(43.1%)和31例(42.5%)。颅底骨质侵犯方面,检出翼板两者分别为6例(14.3%)和9例(13.6%),斜坡分别为14例(33.3%)和18例(27.3%),岩尖分别为10例(23.8%)和24例(36.4%),蝶骨体或蝶窦分别为8例(19.0%)和11例(16.7%),蝶骨翼分别为4例(9.5%)和4例(6.1%)。颅内海绵窦侵犯方面,检出单侧受侵两组分别为60例(89.6%)和 67例(91.8%),双侧受侵两组分别为7例(10.4%)和6例(8.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材料显示,世界上80%的鼻咽癌发生于中国,鼻咽癌恶性程度高,往往在疾病的早期就有邻近组织浸润,其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8位。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在鼻咽癌诊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MRI因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参数成像,可清晰地从形态学和功能改变方面为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其在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及颅内海绵窦侵犯等方面上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检出率均较CT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应用对比剂增强和压脂序列扫描是目前评估鼻咽癌病灶范围、分级分期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本实验结果显示,CT组和MRI组在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方面,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57例(71.3%)和71例(88.8%)、65例(81.3%)和73例(91.3%)、42例(52.5%)和66例(82.5%)、67例(83.8%)和73例(91.3%),MRI较CT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产生信号、重建图像的一种技术。因为在磁场的作用下,不同的组织产生不同的信号,所以MRI对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清楚地显示鼻咽部的正常结构和肿瘤范围,能显示鼻咽癌黏膜下浸润以及对腭帆提肌、张肌和咽颅底筋膜的侵犯程度,尤其对如骨髓等软组织的信号改变特别敏感,可显示局部骨小梁尚未破坏时肿瘤对骨髓腔的浸润。由于CT和MRI对颅底侵犯的诊断机制不同,早期颅底侵犯,CT表现可能正常,而MRI表现为黄骨髓被肿瘤取代后的信号改变,能分辨病灶放疗后的纤维化和肿瘤复发。
功能性MRI的一些序列,如斜坡动态可以用于鉴别肿瘤骨质浸润或放疗后骨坏死所造成的破坏。当鼻咽癌通过卵圆孔、破裂孔等天然孔道进人颅内时,CT能显示孔道的增大和侵犯的边缘,MRI则表现为软组织信号,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通过多方位成像,较CT能更准确地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对发现海绵窦病变具有超前的诊断。颅底富含骨髓,是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发源地,也是放疗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为14.5%~57.7%,甚至高达76.9%。
很多患者因治疗不彻底、不及时而易导致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准确判断鼻咽癌是否侵犯颅底骨,有助于判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评估预后,临床意义重大。由于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显示鼻咽癌侵犯的范围,避免了颅底骨解剖结构复杂、位置较深等难题,对颅底侵犯的检出率优于CT。结合颅底侵犯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可以正确诊断和设计放疗靶区,避免漏照,降低鼻咽癌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临床上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判定更具价值,特别是对有颅底侵犯的鼻咽癌患者尤为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