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启东一男子连某在工作时突发疾病,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之后,当地人社部门将其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10月17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连某符合工伤法定条件,该单位的诉讼请求最终被驳回。
工作时发病不治身亡
公司认为其拒绝治疗不属工伤
2013年3月,连某受聘一家船舶工程公司,但未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工伤保险。同年5月5日下午2时30分,连某在该公司码头上工作时突发疾病。在工友的陪同下,连某先后去启东市寅阳镇医院,及启东市汇龙镇医院治疗。
但在稍感病情有所好转后,连某并未遵医嘱住院治疗。当晚21时左右,连某病情突然加重,妻子就近送他到小诊所输液。不久,连某就昏倒在床,后经抢救 无效死亡。经启东市公安局法医鉴定,连某系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因出现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而死亡。
同年11月,连某的妻子李女士向启东市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被认定为工伤。但船舶公司认为,连某虽然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但其未遵医嘱住院治疗,属于拒绝治疗。此外,连某再次发病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不应享受工伤保障待遇,遂向海门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后经海门市法院审理认为,连某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其自身的病情,而其疏忽病情的严重性导致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仅是其死亡的间接原因。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鉴于连某本身对疾病治疗医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其虽然在选择治疗机构对象及治疗方式上存有过失,但不影响工伤认定。最终,该院判决维持启东人社局的认定工伤决定。近日,船舶公司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南通中院经审理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未住院治疗不等于是拒绝治疗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当视同工伤。”
据南通中院承办法官张祺炜介绍,适用该条文的关键就是职工是否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是否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般来说,只有患病职工在明知如果不治疗病情将恶化而自愿放弃治疗,或者医生强烈建议继续治疗而患病职工明确表示拒绝,方才构成拒绝治疗。
就本案而言,连某在经治疗后,感觉自己病情有所好转,结合其受教育程度、经济实力以及对自身疾病危险性的主观认知来看,其要求离院回家是符合常理 的,且连某在病情加重时,亦主动去小诊所输液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的劳动保障立法目的出发,就不能认定连某系自己放弃治疗或拒绝治 疗,故认定连某的死亡符合视同工伤的情形。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