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9日 21:46 经济视点报 我有话说
李金保
前段时间,和亲戚一块回老家,亲戚家的孩子刚拿过驾照,自告奋勇想表现一番,于是我们就同意了。
由于是县城,车流量并不多,道路显得很宽敞,于是我并没有过多注意驾驶细节,只关注窗外景色。但亲戚是个老货车司机,有着多年驾驶经验,难免对新上手开车的儿子有诸多挑剔。我坐在后座,只听他一会儿说车在画龙,一会儿又纠正儿子的坐姿,很少有时间能停下来。亲戚的这种行为勾起了我的注意力。我感觉到我前排的驾驶员已经开始紧张起来,亲戚的一番教导非但没有带来正面影响,反而让他原本驾驶还算平稳的儿子无所适从,我们三个人的精神都高度紧张。不过好在最终安全到达目的地,下车后亲戚儿子的第一句话,就表现出很重的不满和抱怨:“爸,我开车的时候你能不能别说话。”
亲戚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常年在外跑车,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可以亲自教导儿子,自己的经验肯定比驾校教练强、更比初出茅庐的儿子要强很多倍。他不能理解儿子为什么听不进去他的教导。最终,他用代沟和儿子的叛逆来解释这样的情况。
这让我想起来我刚学会驾驶的时候,当时已是老司机的哥哥坐我的车也提过同样的问题。最初,我信心十足,认为自己一切问题都能应对,随着问题越多,我的信心一点点在消退,慢慢地就打起了退堂鼓。
企业管理也一样。很多企业家都有我亲戚的这种心态和表现。他们一手创建了企业,从创业的那天起目光就没有离开过方向盘,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负重前进,积累了十分丰厚的经验。对企业管理来说,这种经验是一种很宝贵的财富,只有在不断摸打滚爬的亲身实践中才能领悟到。
因为这种经验,他们的眼光自然会比员工和普通管理层看得更远。而因为一手创办的企业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们自然比别人更为关心自己的企业,生怕一个不留神就出现问题。他们大多在对待企业问题时精神高度紧张,这种紧张大多体现在交代下属任务之后,自己仍然不放心,紧跟在下属屁股后面查看情况,结果弄得下属精神也高度紧张、草木皆兵,不敢创新、只能因循守旧、按章办事,最后反而没有顺其自然来得更有效果。
这就是企业管理中放权的问题。就像我那位亲戚,虽然他自己经验丰富,但是这些丰富的经验并不能一蹴而就地传授给他的儿子。而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他不间断地传授经验、纠正做法,很容易就会干扰儿子的注意力、打击儿子的自信心,原本或许会做得九分好甚至十分,在不间断地干扰和打击下最多只能做到六七分。
回到企业管理中,亲戚相当于企业的一家之主——董事长,儿子则相当于经理人或者接班人。由于很多董事长认为接班人太过年轻、不够成熟稳重,害怕他们出岔子,经常在一边指点干涉,就会造成经理人或接班人之前完整的思路被突然打断,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在短时间又无法理解董事长全部的意愿,做事束手束脚,无法达成董事长期望的结果。而董事长又会认为:“看,我一时没有关注,事情就没有做好。下次还得紧盯着事情才对。”这样就会造成“累死老子、折腾死儿子”的负面循环。
尤其是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中,这种情况更为多见。企业引进经理人,大多是希望新鲜血液的加入改革掉原有的一些弊端。结果经理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后,企业原有员工难免会有不适应症,企业突然遭遇不适,董事长就高度紧张,开始出面干预。新制度的效果尚未出来,又重新回到原有的制度中,这种朝令夕改弄得经理人无所适从,也让员工对新制度的实施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往往不认真对待,最终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经理人对老板有意见,甩手走人,员工也会看热闹,认为自己纯属瞎折腾,早晚还要回到原样。
其实,做企业和学开车很像。新司机驾驶中,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内不跑偏太远,教练不必时刻督促司机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教练累,车还容易出危险,费力不讨好。同样做企业只要经理人或接班人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企业家就不能进行干预,让新制度保持连贯性,也给经理人以安全感。不然过多干涉下,经理人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不出事才是怪事。
(李金保,博思人才合伙人,首席高管寻访顾问 微博:@阿保)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