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患者正在省职业病防治院接受治疗。记者乔军伟摄
年均新增病例超四百 城市工厂成高发地
(记者任珊珊)今天,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将迎来五十周年生日。
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22年来,全省新报17种职业病,其中9种属于国内首报的新型职业病。
据广东省政府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当前全省职业病高发态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新世纪以来年均新增病例超过400例,许多中小企业主头脑里缺少“职防”弦,导致工人在劳动中染病致残、致死的悲剧不断上演。
典型案例
苦少女打工27天离奇瘫痪
企业主擅用“香蕉水”降低成本致其中毒
省职业病防治院“藏”在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对许多职业病患者来说,这里是他们讨还公道的希望之所在:患者只有在省职防院进行职业病鉴定,才能向用工单位要求赔偿。这里还肩负着抢救、治疗职业病重症患者的责任,几乎每个患者都有一段让人扼腕的故事。
20岁的阳艳躺在病床上,神情忧郁。她的手难握物,脚走不了几步。两年前,考上技校却因贫辍学的她,来到惠州一家鞋厂打工。她的父亲已因工伤致残。每天,阳艳要用粘胶把鞋跟粘到鞋身上。这活儿并不复杂,厂方没有提供防护设备,对女工也没有特别交代。
一切都很正常,直到上班第27天。那天凌晨一时多,阳艳突然从梦中醒来,发觉头晕、全身抽搐。凭着残存的意识,她用脚狠踹床板。被惊醒的工友立即把她送到镇上的医院。医生对这种“怪病”束手无策,又把她连夜送到了上级医院。
当地之前有一个工人已因同样的症状送命,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其为“二氯乙烷中毒”。这种病是广东率先在国内发现报告的。二氯乙烷中毒除了可损及中枢神经系统,还会造成肝肾坏死,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命悬一线的阳艳被送到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抢救。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方才救回了一条命,但由于中枢神经、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被判定为“五级伤残”。
阳艳之所以中毒,是因为工厂使用了掺杂有二氯乙烷的天那水来稀释粘胶,以降低生产成本。天那水俗称“香蕉水”,每吨“加料”天那水只节省5000元,却让一个妙龄少女付出了惨痛代价。令阳艳绝望的是,企业以“别人没有中毒,只有她中毒”为理由,至今不肯赔付全部医疗费。
发病趋势
尘肺与隐性中毒病例突出
自2000年以来,广东每年新发职业病病例均超过400例,其中尘肺病和隐性中毒病例相当突出。“职业病病谱发生明显变化,1990年以前以尘肺为主,1990年以后尘肺、有机溶剂中毒两强对峙,”全国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省职业病防治院院长黄汉林主任医师说,如今,随着噪声引发的致聋、振动症加入,职业病病谱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职业病高发地也从边远矿区“转场”到城市工厂。“近三年来,全省新改建的城市工厂、大企业没有出现职业病病例,出问题的大多是老厂子,中小企业。”黄汉林说,最让他忧心的是,随着广东实施产业升级改造、产业转移,粤东、粤北、粤西也出现了职业病高发的苗头。
医生提醒
高危行业工人要学会“自保”
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在企业。然而,让职业病医生感慨的是,许多企业会在第一时间把责任推给工人,认为工人防护不到位。“职业病防护最重要的是,要降低工作场所的有毒因素,这是企业的责任,不能光指望工人做好个人防护。”黄汉林说,相当多的中小企业都没有对工人进行职业病预防培训,许多工人都不清楚自己拥有哪些职业病防护的权益。
农民工年底辞工返乡的高峰又到,黄汉林建议,为免以后产生争议,工人辞工时应学会“自保”,保留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签合同,则应保留有本人照片的上岗证、厂牌、工卡、工资单或者工资条,或者有厂方签字的工资收据。
(南方网编辑:谢晓)
转载请注明出处:职业病网 www.7785.org